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骤雨

标题包含
骤雨
荒风吼其前,大雷击其后。 人言黄昏雨,此意无乃骤。 飘飘岂恶声,侧耳听簷溜。 一睡喜暂凉,破窗落星宿。 明朝看东方,老火已复昼。 起行视畦陇,微露泫深秀。 枯沟涩不流,焦块濡未透。 看看岁云秋,槁死念谁救。 滥兴桑羊诛,妄使土龙鬭。 彼巫乃诬尔,拜舞杂符呪。 举头亦茫茫,万一幸天漏。 云行则雨施,坎画自羲后。 为霖有真源,中路困坑窦。 眼前苍狗姿,津润岂能潄。 何当卷江海,九万广天覆。 有祷恐未迟,帝阍吾欲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石(1802年-1855年),原名李秉礼,字贞吾,号顽白,又号星舫,江苏昆山人。清朝官员、学者、诗人。 李石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举人,历任内阁中书、国子监学正等...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狂风咆哮在面前,雷霆轰击在后方。 人们说这是黄昏时的阵雨,这种情形真是突然。 听,雨滴飘洒的声音多么美妙,倾听屋檐下的滴水声。 睡着后感觉暂时凉爽,窗户被打破,星星落了下来。 明天早上看东方,火焰已经重新照亮了白天。 起身查看田埂,露水珠闪闪发光。 干涸的沟渠堵塞不畅,焦土尚未湿透。 眼看就要到秋天了,枯死的禾苗谁来拯救? 盲目地驱逐桑羊,无谓地驱使土龙争斗。 那些巫师却对你进行欺骗,他们跳舞、祈祷并使用符咒。 抬头看着天空,希望得到上天的帮助。 云朵飘动就会带来雨水,八卦从伏羲时代就已经有了。 为了降雨需要真正的源泉,然而路途艰难曲折。 眼前的乌云姿态,难道还能滋润万物吗? 何时才能汇聚江海之水,覆盖九万里的广袤天地? 祈祷可能还不太晚,我要去敲开天门的大门。
去完善
释义
荒风:指大风或狂风。 人言:人们常说。 无乃:岂不是,大概。 飘飘:形容风声、雨声。 惡聲:不好听的声音。 侧耳:倾耳,仔细听。 簷溜:屋檐上滴下的水。 破窗:破损的窗户。 星宿:泛指星辰。 老火:喻指炽热的太阳。 复昼:恢复白昼。 起行:起身行走。 畦陇:田间的小路。 泫深秀:形容露水湿润而美丽。 枯沟:干涸的水沟。 涩不流:水流不畅。 焦块:干燥的土地。 濡未透:还没有完全湿润。 槁死:枯萎而死。 念谁救:想着谁能救活。 滥兴:过度施行。 桑羊诛:古代求雨的祭仪之一。 土龙闘:古代的祈雨方式。 拜舞:一边拜神一边跳舞。 符呪:道教的符录咒语。 举头:抬头看天。 茫茫:形容广阔无边。 天漏:指天空出现漏洞,即下雨。 云行:云朵飘动。 雨施:雨水降落。 坎画:八卦中的坎卦,代表水。 自羲后:从伏羲开始。 为霖:降雨。 真源:真正的来源。 坑窦:洞穴。 苍狗姿:比喻风云变幻。 津润:滋润。 潄:冲洗。 何当:何时。 卷江海:翻卷江海之水。 九万:形容非常广阔。 广天覆:覆盖广阔的天空。 有祷:有所祈求。 未迟:还不算晚。 帝阍:天帝的宫门。 吾欲叩:我想去敲门。
去完善
赏析
《骤雨》是李石的一首描绘天气骤变的诗作。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狂风暴雨的景象,并揭示了人们对天气变化的忧虑和对生存的期盼。整首诗节奏紧凑,情感浓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首联“荒风吼其前,大雷击其后。”描绘了风雨交加的景象,突出了暴风雨的狂野和力量。接下来的“人言黄昏雨,此意无乃骤。”表达了人们对于天气骤变的不安与惶恐。颔联“飘飘岂恶声,侧耳听簷溜。”通过檐溜的声音表现出风雨中的凄厉与神秘。颈联“一睡喜暂凉,破窗落星宿。”则以星宿落地的夸张手法表现出风雨之大,同时暗示了人们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寻求短暂的安宁。 接下来的诗联则从自然转向人事。“明朝看东方,老火已复昼。”表现了第二天太阳重新升起,光明重返人间的场景。紧接着的“起行视畦陇,微露泫深秀。”描绘了雨后田野的美丽景色,以及农作物在湿润的环境中焕发生机。然而,诗人并未忘记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枯沟涩不流,焦块濡未透。”道出了土地干涸、雨水渗透不足的困境。于是,面对庄稼可能枯萎的状况,诗人质疑了祈雨的方式:“看看岁云秋,槁死念谁救。滥兴桑羊诛,妄使土龙鬬。”认为那些巫师们的祈祷仪式并不能解决问题。 尾联“举头亦茫茫,万一幸天漏。”表达了诗人对于天意的困惑,他感叹自然界的神秘莫测,希望上天的怜悯能带来及时的好雨。结尾两句“有祷恐未迟,帝阍吾欲叩。”则表明了诗人对于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尽管处境艰难,仍愿意尝试一切可能的方法去克服困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骤雨》是唐代诗人李石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唐宪宗时期(806-820年),此时正是唐朝中晚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个时期,李石作为一个有才华的文人,对时事有一定的关注,他的诗歌往往带有一定的讽谏意味。 在创作《骤雨》时,李石可能正处于人生的一个低谷期。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失利,未能进入官场。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反而更加专注于诗歌创作。这首《骤雨》可能就是他在这种困境中所创作的。 此外,唐朝中晚期的社会风气也逐渐发生了变化。随着宦官权力的上升,朝政日益腐化,民间疾苦也日益严重。这些时代的背景都可能影响到李石的诗歌创作,使他的作品带有一定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