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季真留别

标题包含
次韵季真留别
即物那知身是客,黄花空自委篱东。 泪痕已逐西风尽,只有悲秋写未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石(1802年-1855年),原名李秉礼,字贞吾,号顽白,又号星舫,江苏昆山人。清朝官员、学者、诗人。 李石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举人,历任内阁中书、国子监学正等...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自然现象本身并不会知道自身只是过客,就像那黄色的花朵只能孤独地生长在大自然的篱笆旁。尽管泪水已经随着秋风流逝无踪,但那深深的悲伤之情却仍无法完全抹去。
去完善
释义
1. 次韵:指依照别人诗作的韵脚和内容作诗。 2. 季真:不详,可能是作者的朋友。 3. 物:这里指的是自然界的事物,如黄花等。 4. 那知:哪里知道。 5. 身是客:这里是说一个人在他乡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客人一样。 6. 黄花:菊花的一种,在这里用来代指秋天。 7. 空自:白白地。 8. 委:放弃,丢弃。 9. 篱东:指东边的篱笆,这里用来形容菊花的生长环境。 10. 泪痕:泪水留下的痕迹。 11. 西风:秋风。 12. 尽:完,消失。 13. 悲秋:对秋天的伤感之情。 14. 写:表达,描绘。 15. 未穷:没有结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次韵季真留别》是一首表达了作者离别之情和对秋天的感慨的诗。首句“即物那知身是客”表达的是在当下情境中,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只是一个过客,无法完全沉浸于当下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两句“黄花空自委篱东。泪痕已逐西风尽”则描绘了黄花(菊花)的凋谢和泪痕被风吹干的景象,形象地展示出离别的氛围以及时间流逝的无情。最后的“只有悲秋写未穷”点明了诗的主题,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之情,流露出诗人对岁月无情、时光流逝的深深忧虑。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富有感染力,使得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作者的离别之感和秋天带来的悲伤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季真留别》是宋朝诗人李石的离别赠言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首先,关于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末年,即公元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之间。这一时期正值北宋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的高峰期。诗人李石活跃在这个时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其次,关于作者在人生际遇方面的情况。李石在当时的社会地位较高,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始终保持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他的诗作往往反映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百姓疾苦的关切。在这一时期,他可能因为官场失意或者友人离别等原因,写下了这首饱含深情的离别赠言诗。 最后,关于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北宋末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外患也日益严重。在这种背景下,知识分子们普遍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危机,纷纷投身于抗金救国的事业。李石作为当时的文人墨客,也不例外。他的作品往往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