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门
苫宇切郊寰,荆扉度岁关。
宾綦秋藓合,童唱暮薪还。
石上舂粱苦,墙东避世难。
扊扅犹可爨,谁访陋居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座简陋的房舍坐落在远郊,柴门悄然度过岁月。
秋日的苔藓和青石斑痕相互映衬,稚嫩的童声伴着傍晚时分归来的木柴。
在石头上捣碎谷子多么艰辛,在东篱下避开尘世的纷扰又何其困难。
即使门窗紧闭仍能燃起炉火,又会有谁来探访这陋室呢?
去完善
释义
《杜门》:宋庠创作的一首七言诗。
1. 苫宇:临时搭建的简易住所。
2. 切郊寰:靠近郊外的地方。
3. 荆扉:用荆棘制作的门,形容简陋的房屋。
4. 宾綦:宾客的脚步痕迹。
5. 秋藓:秋季生长的苔藓。
6. 童唱:儿童唱歌。
7. 暮薪:晚上的柴火。
8. 石上舂粱:在石头上磨碎粮食。
9. 墙东:代指隐居之处。
10. 扊扅:门窗上的横木,此处代指房子。
11. 爨:烧火煮饭。
12. 谁访陋居颜:谁还会来拜访我简陋的房子呢?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古诗。首联中的“苫宇切郊寰”和“荆扉度岁关”,意味着诗人选择离开繁华的都市,回归自然的怀抱,享受田园生活。接下来,“宾綦秋藓合”、“童唱暮薪还”则表达了诗人在这个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祥和。而“石上舂粱苦”和“墙东避世难”则展示了诗人虽在贫困之中,但乐在其中,表现出他对世俗纷争的无谓态度。最后,“扊扅犹可爨”和“谁访陋居颜”则是诗人在反问:有谁能够理解他的选择,关心他的生活呢?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独特的理解和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杜门》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宋庠在庆历年间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一时期,正值宋朝仁宗皇帝统治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然而,朝政仍存在党派之争,忠良之士难免受到排挤和贬谪。
宋庠出身贫寒,后通过科举考试踏入仕途。因其博学多才、正直敢言,备受世人赞誉。但身处朝堂,他也逐渐感受到官场险恶。在庆历新政期间,因反对派弹劾,他遭受了降职的打击。因此,在这首《杜门》中,宋庠表达了避世隐居、远离纷争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