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留金陵送毕功大州判归 其四

标题包含
留金陵送毕功大州判归 其四
劳佚人生各有宜,扶桑汲汲有崦嵫。毕公今日还山喜,似我当初得举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生忙碌各取所需,争分夺秒终有尽头。毕公如今回归山林,喜悦之情恰如我当年高中举人之时。
去完善
释义
1. 金陵:古代南京的别称,位于现在的江苏省南京市。 2. 毕功: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 3. 大州判:宋代州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4. 劳佚:劳逸,指工作和休息。 5. 扶桑:传说中日出之处,这里借指朝廷。 6. 汲汲:形容急切的样子。 7. 崦嵫:山名,这里指日落的景象,用来比喻生命的结束。 8. 还山:辞官回乡。 9. 举时:科举考试及第之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朱升对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理解的独特视角。首句“劳佚人生各有宜”表达出他对于人生的思考: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目标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论是努力工作还是休闲生活,都有各自的益处。 接下来,诗人以“扶桑汲汲有崦嵫”这一比喻,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扶桑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日出之处,崦嵫则象征着日落。诗中寓意,人的一生就像日出到日落的过程,虽然会有高潮和低谷,但终究会走向终点。诗人借此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把握每一刻的时光。 “毕公今日还山喜”,这里诗人引用了古代贤者毕公的典故。毕公曾担任周朝的大臣,因政绩卓著被封为诸侯。后来他辞官归隐山林,过上了清闲的生活。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对毕公辞官归隐的理解:尽管毕公在政治上有很高的成就,但他选择放弃功名利禄,回归自然,这是一种真正的快乐。 最后,诗人以“似我当初得举时”结束全诗,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自己也曾有过光辉的岁月,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开始像毕公一样向往回归宁静的生活。这句诗流露出诗人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朝洪武年间,江南才子朱升因才华横溢、忧国忧民,深受朝廷重视,被任命为金陵知府。然而宦海浮沉,他始终未能登上高位,这使他感叹命运多舛。作为一位忠君爱民的官员,朱升时刻关心国家治理、民生福祉。然而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朝政腐败,战乱频发,民生疾苦,他的抱负和理想一再受挫。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朱升怀着深深的哀愁和对百姓命运的忧虑,写下了《留金陵送毕功大州判归 其四》这首壮丽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