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艺堂汤先生
天地之性人为贵,四骸仁义一只具。
先生领之皇降初,繇稚及耆全故步。
深居独观昭旷原,学不师传能自悟。
真贫不挠万境融,实行已熟群□□。
深衣褒带山泽癯,经史百家罗府库。
东南清叙知几何,见谓生贤扶世数。
申公不召老丘园,共惜烟霞早成痼。
予尝北面承至言,如立明堂闻大沪。
是时年方二十三,自叹抠趋已云暮。
讵知穷饿驱远游,倏忽五年疏杖屦。
世界剥灿志士稀,稽首斯文独终慕。
家书一幅来雁山,扫言先生溘朝露。
肝肠欲断声欲瘖,六月悲风起荒圃。
先生谅与混沌游,魂魄聪明还太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个世界上,人性是最宝贵的,人体的四肢健全、充满仁爱。先生在出生之初就具有崇高的品格,从年轻到年老始终保持着良好的习惯。独居一处,观照宽阔的原野,自学成才。真正的贫穷不会让人屈服,千难万阻都将被克服。身着宽大的衣服,腰带紧紧地系着,看似疲惫却精神矍铄。书房里摆满了各种经典和史书。在东南地区有多少次聚会,他们一直认为自己是贤才,可以拯救世界。虽然像申公那样的人已经年老了,但他们仍然十分珍惜过去的岁月。我曾经有幸聆听过他们的教诲,就像站在明亮的殿堂里听闻高尚的真理。那时候我只有23岁,但已经觉得自己落伍了。没想到因为贫穷和饥饿不得不远行,转眼间就已经过了五个年头。在这过程中,很少有坚持理想的人,而我仍然心怀敬意,独自追求知识。家信传来,告诉我那位智者已经在早晨离世,如同朝露消逝。悲痛得说不出话来,仿佛六月的悲风吹起了荒芜的花园。但愿这位先生已经步入天堂,他的灵魂和精神将会永远存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天地之性人为贵:意思是人在天地之间最为珍贵。
2. 四骸仁义一只具:人的四肢都具备了仁义的德行。
3. 先生领之皇降初:指汤先生在年轻时就已经领会了道德的精髓。
4. 繇稚及耆全故步:从年幼到老年都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步伐。
5. 深居独观昭旷原:指汤先生深入学习和研究各种知识。
6. 真贫不挠万境融:真正清贫的人不会被外界所动摇。
7. 实行已熟群□□:这句话的字缺失,无法准确翻译。
8. 深衣褒带山泽癯:形容汤先生的衣着朴素,生活简朴。
9. 东南清叙知几何:表示汤先生在东南地区受到很高的评价。
10. 申公不召老丘园: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像申公这样的贤人没有得到朝廷的征召,依然会保持他的美德。
11. 如立明堂闻大沪:像站在明堂之中听闻皇帝的教诲一样。
12. 予尝北面承至言:我曾向北聆听您的教诲。
13. 是时年方二十三:那时候我才23岁。
14. 自叹抠趋已云暮:我感叹自己的成长已经太晚了。
15. 讵知穷饿驱远游:没想到贫穷饥饿让我远离家乡。
16. 倏忽五年疏杖屦:转眼间已经过了五年,我却仍然没有实现抱负。
17. 世界剥灿志士稀:这个世界上的杰出人士越来越少。
18. 稽首斯文独终慕:只有对文化的敬仰始终如一。
19. 家书一幅来雁山:收到了来自雁山的家书。
20. 扫言先生溘朝露:得知汤先生突然离世的消息。
21. 肝肠欲断声欲瘖:悲痛得无法说出话来。
22. 六月悲风起荒圃:在六月悲风的环境中,我在荒凉的院子里痛哭。
去完善
赏析
《哭艺堂汤先生》刘黻的这首悼念诗充分表达了对汤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诗句以“天地之性人为贵”开篇,强调了人类的尊贵地位;接着描述了汤先生在学术领域的卓越成就,他凭借着独立思考和勤奋努力,成为了一代宗师。诗中还描绘了汤先生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他虽生活贫寒,却能从容应对,表现出高尚的品质。
随后,诗人通过回忆自己年轻时的求学经历,表达了对汤先生的敬仰和怀念。在诗人眼中,汤先生就像一座知识的宝库,他的教诲如同醍醐灌顶,令人受益匪浅。然而,世事无常,汤先生在短暂的岁月中离开了人世,这让诗人悲痛不已。诗的最后部分表达了诗人对汤先生的深深悼念,希望他在天堂安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哭艺堂汤先生》是元代诗人刘黻在悼念好友汤先生时所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失去知音的悲痛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元末明初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的时期,也是文人墨客忧国忧民、关注社会现实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刘黻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身为文人,却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独特的见解。他曾多次上疏朝廷,直言不讳地指出时弊,但由于朝政腐败,他的谏言并未被采纳,反而招致了诽谤和排挤。尽管如此,刘黻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此外,这一时期的元末明初时代背景也十分复杂。元朝末年,政治腐朽,民生疾苦,爆发了红巾军起义,最终导致了元朝的灭亡。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励精图治,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同时也实行了严格的文化控制,导致文人墨客的处境较为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刘黻的诗歌成为了表达民众心声的有力武器,他用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弊端,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