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气
夜气不盈握,浩然天地清。
风行石不动,云走月常明。
陋巷颜回乐,深山大舜耕。
此心无旦昼,万物自生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晚的气息弥漫在手心中,浩渺的天地一片清明。风吹过石头却丝毫未动,云朵飘过月亮依然明亮。简陋的巷子中,颜回乐在其中;深邃的山林里,大舜辛勤耕耘。我的内心没有白日的忧虑,万物都在自然生长。
去完善
释义
1.夜气:夜晚的空气。
2.盈握:满把,形容数量多。这里用来比喻夜气的浓郁。
3.浩然:广阔盛大。
4.石:石头,这里指山。
5.云走:云朵飘动。
6.陋巷:简陋的街巷,这里指贫穷的生活环境。
7.颜回乐:典出《论语·子罕篇》,孔子称赞颜回即使身处困苦之境,也能保持快乐的心态。
8.大舜耕:指古代圣贤舜帝在深山中耕作的事迹。
9.旦昼:白天。
去完善
赏析
《夜气》刘黻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静谧的氛围和自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联“夜气不盈握,浩然天地清”,意为夜气虽然微弱,却让人感到整个宇宙的清晰与透彻。颔联“风行石不动,云走月常明”描绘了夜晚的自然景象,风吹过石头依然不动,云朵飘过月亮仍然明亮,表现了自然界的宁静和永恒。颈联“陋巷颜回乐,深山大舜耕”则引用了孔子的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故事和大舜耕田的故事,表达对淡泊名利的向往。尾联“此心无旦昼,万物自生生”,寓意只要内心保持清净,不论白天黑夜,万物都能自然地生长。整首诗以简约的文字表现出深沉的意境,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方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气》是南宋末年诗人刘黻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宋恭帝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左右,正值元军南侵之际。刘黻身处战乱之中,心忧国事,忧虑民生,于是通过描写夜晚的寂静气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注。
在那个时期,刘黻身为文人士大夫,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曾因才学出众而受到朝廷的重视,但又在政治斗争中遭到排挤。在元军南侵的背景下,刘黻深感国家和民族的危机,渴望为国家尽一份力量。然而,他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只能将满腔热忱寄托于诗歌创作中。
此外,当时的社会背景也与刘黻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南宋末年,朝廷腐败无能,政治黑暗,民间疾苦重重。元军的侵略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刘黻目睹这一切,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悲痛。他在《夜气》这首诗中,通过对夜晚寂静氛围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