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菊庐舅氏
舅甥三十年,生别且潸然。
书落雁来处,病深秋到边。
故人伤远道,孤子伴归船。
定有焚黄日,西山松树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外甥与舅舅已经阔别三十载,生死离别之时眼泪不禁潸然而下。书信落在远方的大雁处,秋天的疾病让人痛苦不堪。故人悲伤于远方的道路,孤独的儿子只能陪伴着归乡的船只。一定会有一天,我们会在西山的松树下,共同祭奠逝去的亲人。
去完善
释义
《哭菊庐舅氏》是清朝诗人刘黻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歌悼念亡舅,抒发了与亡舅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其逝世的悲痛之情。以下是这首诗的注释:
1. 哭菊庐舅氏:这里的“菊庐”指的是舅舅的住处或书房。全句的意思是,为在菊庐居住的舅舅哀悼。
2. 舅甥:指舅舅和外甥之间的关系。
3. 三十年:表示作者与舅舅相处的时间之长。
4. 生别且潸然:描述与舅舅生死离别时的悲伤情景。
5. 雁来处: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这里是指从远方寄来的书信。
6. 秋到边:秋天的到来,意味着生命的衰亡。这里可以理解为舅舅的病重及离世。
7. 故人:指相识已久的朋友,这里指亡舅。
8. 远道:遥远的道路,这里形容作者的哀痛无法传达给远方的亡舅。
9. 孤子:孤独的儿子,这里指失去父亲的作者自己。
10. 定有焚黄日:指清明节祭祖之日,焚烧黄纸钱以祭祀亡灵。
11. 西山:山名,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距颐和园较近,是中国古代园林胜地之一。西山松树阡表示亡舅安葬之地。
12. 松树阡:松树林立的地方,这里用来描绘亡舅安葬地的环境。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诗,表达了诗人与舅舅三十年的深厚感情,以及在面对生死离别时的悲痛之情。诗歌以“舅甥三十年,生别且潸然”开篇,直接点明了作者与舅舅之间的感情基础。接下来的诗句中,“书落雁来处,病深秋到边”描绘了舅舅在远方的病痛,表达了对他的关切和担忧。
“故人伤远道,孤子伴归船”则暗示了舅舅的离世,以及诗人陪伴其遗体回家的情景。最后一句“定有焚黄日,西山松树阡”表明诗人对未来为舅舅举行葬礼的期待,表达了对舅舅离去的哀思和怀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舅舅的深深怀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哭菊庐舅氏》是南宋诗人刘黻的一首悼念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6年,正值南宋末年,时局动荡,民族矛盾尖锐。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刘黻的人生经历也颇为坎坷。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后来成为南宋朝廷的一名官员。然而,随着金兵的进攻,南宋朝廷陷入了危机,刘黻也因此受到了牵连。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舅父离世,使他深感悲痛,于是写下了这首悼念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