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湫
总是佳山水,龙居又不同。
神明专一壑,气势压群雄。
派想从天落,湫疑与海通。
高秋看不厌,宴坐雨声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里风景绝佳,龙居的地方又自成一格。
此地的神仙幽居一隅,气度非凡,压倒一切英豪。
瀑布如同从天而降,深潭仿佛与大海相通。
秋天的高爽景色百看不厌,尤其在雨声阵阵中静坐欣赏。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大龙湫:指浙江雁荡山的大龙湫瀑布。
2. 总:概括地讲。
3. 佳山水:美丽的山水风光。
4. 龙居:指大龙湫瀑布所在的地理区域。
5. 神明:此处指瀑布的壮观景象。
6. 一壑:一条峡谷。
7. 派:水流入小溪之处。
8. 从天落:形容瀑布从高空倾泻而下。
9. 湫:水池,此处指大龙湫瀑布的水面。
10. 疑:似乎,好像。
11. 海通:与大海相连。
12. 高秋:深秋。
13. 看不厌:看不够,形容对景色非常欣赏。
14. 宴坐:指在安逸的环境中静坐。
15. 雨声中:比喻瀑布下落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磅礴的气势描绘了大龙湫的壮丽景色。首联点明了大龙湫的与众不同之处,称其为“佳山水”。颔联则通过“神明专一壑,气势压群雄”来表现其壮观景象,展现出大龙湫强大的气场和生命力。颈联则进一步拓展了画面,“派想从天落,湫疑与海通”,让读者仿佛看到了瀑布从天空倾泻而下,气势如虹。尾联则是通过对秋天和大龙湫的雨声的感受,表现出诗人对这一美景的热爱和不舍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开阔,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大龙湫》是南宋诗人刘黻创作的一首描绘浙江雁荡山景观的古诗。此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北方中原已被金国占领,偏安江南的南宋政权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刘黻作为一名有抱负的文人,他希望南宋能够励精图治,恢复国土,重振民族辉煌。然而,现实中的南宋朝廷却偏安一隅,沉浸在小朝廷的繁华中。面对这种情况,刘黻深感忧虑和无奈,于是他游历山川,抒发心中的感慨。
在游览雁荡山时,刘黻被壮观的大龙湫瀑布所吸引,有感而发地创作了这首古诗。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大龙湫瀑布的描绘,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同时也寓含着对南宋朝廷昏庸无能的批判和对国家振兴的期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