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风水

标题包含
风水
不雨五十日,一雨生意回。 讵料雨复痴,日日闻震雷。 中元节倏居,巨飚瓷喧豗。 故挽水倒流,能撼山欲摧。 掀茅与扬沙,境境人号哀。 余禾垫西甽,大木横荒垓。 芝田逮楠溪,廛井归丘莱。 飘骸填港汇,悲魄栖山隈。 吁嗟今之人,瘥札相辘轠。 吁天岂耄昏,静□□□□。 积乖必致盭,养烬终成炲。 造化一感应,予夺何必哉。 未闻豳诗官,租税星火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黻(1498年-1527年),字德温,号节庵,浙江温州府乐清县人。明朝政治人物、文学家。 刘黻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进士,历任行人司行人、吏科给事中。他在任期间,直言...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五十年不下雨,一场雨令生机回归。 谁曾想雨水过于痴顽,天天响彻雷霆之声。 转眼到了中元节,狂风在瓷碗之间怒吼。 所以挽起水流使其倒流,撼动着山川仿佛要崩塌。 掀起茅草与扬起沙尘,各个角落都是人们的哀嚎。 田间的稻谷堆在西边的田间沟渠,巨大的树木横亘在荒野之中。 从芝田到楠溪,村落和集市都已变成了废墟。 漂泊的躯壳填满了港口的交汇,悲伤的灵魂在山谷间徘徊。 如今的人们都如此,病情反复如同车轮滚动。 吁请上苍不要让老年人糊涂,保持沉静清醒的状态。 积累的矛盾必然会导致恶果,养育的火星终将变成火炭。 天地之间的感应如此,给予和剥夺又何须理由? 未曾听闻有官员追讨豳诗的赋税,星火般紧迫。
去完善
释义
《风水》是明代诗人刘黻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该诗的注释: 1. 风水:指自然界的气候和风土人情。 2. 不雨五十日:形容长期不下雨的情况。 3. 一雨生意回:一场雨后,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4. 讵料雨复痴:没想到雨下得如此疯狂。 5. 日日闻震雷:每天都能听到震耳欲聋的雷声。 6. 中元节倏居:中元节很快就要到了。 7. 巨飚瓷喧豗:大风呼啸,尘土飞扬。 8. 故挽水倒流:因此造成了水流倒涌的现象。 9. 能撼山欲摧:狂风几乎要把山都吹倒了。 10. 掀茅与扬沙:茅草房被掀起,沙尘飞扬。 11. 境境人号哀:每个地方都有人在哭泣。 12. 余禾垫西甽:剩余的禾苗只能放在田埂上。 13. 大木横荒垓:大树倒在荒野之中。 14. 芝田逮楠溪:农田受到严重破坏,直到楠溪江一带。 15. 廛井归丘莱:村落荒废,房屋变成废墟。 16. 飘骸填港汇:尸体随波逐流,堵塞了港口。 17. 悲魄栖山隈:悲伤的灵魂在山林中游荡。 18. 吁嗟今之人:感叹现在的百姓生活困苦。 19. 瘥札相辘輠:疾病蔓延,死者相继。 20. 吁天岂耄昏:向上苍呼吁,难道是年迈昏聩所致? 21. 静_______:此处原文缺失,无法填充。 22. 积乖必致盭:长期的乖戾必然会导致更大的灾难。 23. 养烬终成炲:培养邪恶,最终会变成更大的邪恶。 24. 造化一感应:自然界的一次反应。 25. 予夺何必哉:给予和剥夺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26. 未闻豳诗官:没有听说豳地的官员。 27. 租税星火催:租税征收如火急火燎。
去完善
赏析
《风水》这首古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灾害、人生以及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悟。首联描绘了久旱之后的一场大雨,让大地焕发出新的生机。然而,接下来的诗句却呈现了雷雨交加、狂风肆虐的景象,预示着灾难的到来。“掀茅与扬沙”四句,通过描述被破坏的环境和损失,展现了自然灾害的无情。“余禾垫西甽”到“悲魄栖山隈”,则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灾难时的无奈和悲哀。 在诗人看来,自然界的变化与人世的变迁有著密切的关系。“吁嗟今之人”一句,流露出对人类病痛和苦难的关切。“吁天岂耄昏”至“养烬终成炲”,则表达了诗人对天灾背后的人祸的思考,认为人类的行为可能导致自然界的失衡。 最后两句,诗人以古豳国的诗歌为喻,暗示在自然面前,人类应当敬畏,不应过度干预和索取。这首诗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显示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社会问题的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风水》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刘黻之手,创作于宋理宗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此时南宋政权已经风雨飘摇,金朝灭亡后,蒙古帝国对南宋的进攻愈发猛烈,朝廷内部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刘黻的人生经历也不尽如人意。他曾历任官职,但因直言不讳,屡次被贬谪,最后在流放途中离世。 刘黻将个人的遭遇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他在《风水》一诗中表达了对于家国命运的忧虑,以及对统治者的讽谏。诗歌通过描述山水景观,借景抒怀,传达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同时也暗示了社会风气的败坏和官场腐败。虽然刘黻的个人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持信仰,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成为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政治诗人。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