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邑
出邑欣逢友,不知三岭遥。
云深山失树,月上海生潮。
县小官租急,年荒酒户销。
且寻僧舍泊,第一免喧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离开家乡时遇到了朋友,没想到相隔那么远。
山中的云朵让树木都隐没在深谷里,月亮在海面上倒映出潮汐。
这个县城太小,官税却高得紧急,在荒年酿酒的人家已经越来越少。
还是去寺庙找地方暂且住下吧,至少可以避免喧嚣。
去完善
释义
1. 出邑:指离开家乡或原居住地。
2. 三岭:指三位友人,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地方。
3. 云深:形容山高云密。
4. 失树:此处指山上的树木被云雾遮住,看不清。
5. 海生潮:指海上生起潮水。
6. 县小:指县城狭小。
7. 官租:指官府征收的租税。
8. 年荒:指庄稼歉收的年份。
9. 酒户销:指酿酒的人家生意清淡。
10. 僧舍:僧人的住处,这里指寺庙。
11. 第一:指首先要做的事。
12. 免喧嚣:指避免嘈杂纷扰的环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走出家乡时的所见所闻。首联描写了与友人相逢的喜悦,以及三岭的遥远;颔联通过云深、山失树和月上、海生潮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观;颈联则描绘了县小、官租急和年荒、酒户销的社会现象;尾联表达了诗人想在僧舍暂时停留,以躲避喧嚣的想法。整首诗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体现出诗人的感慨与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出邑》是南宋著名文人刘黻创作的一首描绘离愁别绪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7年,正值南宋孝宗时期,南宋与金国南北对峙。刘黻生活在战乱不断的时代,他凭借文采斐然的诗篇崭露头角。
刘黻年轻时曾有过一段政治生涯,但因不愿趋炎附势而辞官回乡,深居简出,致力于文学研究。此时恰逢南宋政治黑暗、宦官当权,统治者懦弱无能,爱国志士报国无门,忧国忧民的诗人深感痛苦。这首《出邑》反映了诗人在离乡背井之际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流露出对国家安危、民族命运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