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镜
宝镜如明月,出自秦宫样。隐起双蟠龙,衔珠俨相向。
常恐君不察,匣中委清量。积翳掩菱花,虚心蔽尘状。
倘蒙罗袖拂,光生玉台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面镜子像明亮的月亮一样,它的设计来自古代的秦宫。在镜子上可以看到两条盘绕的龙,它们嘴里含着珠子,互相面对着。我总是担心你不了解这面镜子的价值,它就像匣子里的明珠,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埃,隐藏了它的真实光彩。只有当你用手轻轻拂去灰尘,才能看到它在玉台上的光芒。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秦宫:指秦国宫殿,这里可以理解为古代宫廷手工艺技艺的代表。
2. 双蟠龙:指镜子背面有两条盘绕的龙图案。
3. 衔珠:指龙口中含着一颗珠子。
4. 委清量:指将明亮的镜子收藏在匣子内。
5. 积翳:指灰尘积累遮住了镜子的明亮。
6. 菱花:指镜子的形状,圆形如菱花的纹理。
7. 玉台:古时候放置镜子的器具。
去完善
赏析
《咏镜》是一首描绘古代镜子之美的诗作,诗人张说以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想象将宝镜比作明月,以及双蟠龙的形象。同时,诗人又以镜子的角度,担忧被尘封、被忽视的命运,表达了对于美好事物需要发现和珍视的主题。在最后两句中,诗人寄望于得到他人的欣赏和爱护,从而使镜子的光彩得以显现。这首诗无论从题材还是表达方式上都独具匠心,读来韵味悠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镜》是唐代文学家张说所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初期,此时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文化繁荣、社会开放。张说是当时的名臣,在政治上颇有建树,曾任尚书令、中书令等要职,对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有着深刻的了解。
在这首诗的创作过程中,张说正身处政治斗争的中心。唐太宗在位时,他因直言进谏而受到皇帝的赏识,但同时也因为言辞犀利而被其他官员忌惮。这一时期的张说,既有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抱负,也有在官场中明哲保身的智慧。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在创作《咏镜》时,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对时代的思考融入到诗歌之中。
在诗中,张说以镜为喻,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认为镜子可以反映真实,让人看清自己的面貌,但同时也能映照出他人的美丑。这就如同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既需要认清自己,也需要关注他人和社会的发展。通过对镜子的赞美,张说传达了对公正、真实的追求,以及对人性光明面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