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诏宴定昆池宫庄赋得筵字
凤皇楼下对天泉,鹦鹉洲中匝管弦。
旧识平阳佳丽地,今逢上巳盛明年。
舟将水动千寻日,幕共林横两岸烟。
不降玉人观禊饮,谁令醉舞拂宾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凤凰楼下的天空如清泉般清澈,鹦鹉洲中环绕着美妙的音乐。这里是久负盛名的平阳胜地,如今正值阳春三月的美好时光。阳光照在船上,形成长长的倒影,帷幕与树林相映成趣,点缀着两岸的烟雾。如果不邀请美人前来观看盛宴,谁会知道这场盛大的宴会让人陶醉其中,舞动翩翩呢?
去完善
释义
1. 凤皇楼:凤凰楼,楼阁的名称。
2. 天泉:天然的泉水,这里可能是指水池或者喷泉。
3. 鹦鹉洲:古人常用“鹦鹉洲”来代指游乐场所或宴会之地。
4. 匝:环绕,环绕着的意思。
5. 管弦:管乐器和弦乐器的总称,这里泛指音乐。
6. 旧识:以前就认识,这里指熟悉的地方。
7. 平阳佳丽地:平阳,古地名;佳丽地,美丽的地方。
8. 上巳:古代的节日名,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
9. 盛明:繁荣昌盛的时代。
10. 舟将水动千寻日:意思是船将要出发的时候,太阳刚刚升起。
11. 幕共林横两岸烟:幕,帷幕;林,树林;烟,雾气。这句话描述了在船上看到的景象。
12. 玉人:这里指美丽的女子。
13. 观禊饮:观看修禊活动时的饮酒仪式。
14. 拂:挥舞,这里指跳舞。
15. 宾筵:宾客的宴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三月三日在皇宫里的宴会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感慨和对皇家的赞美。诗中的“凤凰楼”、“鹦鹉洲”等形象展现了宫廷的富丽堂皇;而“平阳佳丽地”则暗示了这次宴会的地点——定昆池宫庄,这是一处充满美丽传说的地方。
在诗人的笔下,宴会的景象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阳光照耀下的水面波光粼粼,仿佛千寻日影;树林在两岸烟雾缭绕中显得神秘莫测。这样的美景使得宴会变得更加迷人。
最后两句诗提到了不参加宴会的玉人和翩翩起舞的酒鬼,以此表现了皇家宴会的盛况。这种对比手法既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也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三月三日诏宴定昆池宫庄赋得筵字》是唐朝诗人张说创作的一首宫廷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公元712年,也就是唐玄宗即位的第二年。在这期间,张说作为唐朝的宰相,深受皇帝信任,地位显赫。
在这个时期,唐朝正处于盛世的开端,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唐玄宗在继位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国家逐渐走向繁荣。因此,这首诗反映出了当时朝廷的盛大景象和君臣之间的融洽氛围。
同时,张说本人的经历也对这首诗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他曾任太子太傅、尚书令等职,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卓越的文学才能。在创作这首诗时,他凭借自己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将朝廷宴会的热闹场面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使得这首诗既富有历史感,又充满了人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