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湘州北亭

标题包含
湘州北亭
人务南亭少,风烟北院多。山花迷径路,池水拂藤萝。 萍散鱼时跃,林幽鸟任歌。悠然白云意,乘兴抱琴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唐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张说早年参加科举考试,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中进士,历任太子校书郎、左补阙、右史、凤阁舍人等职。武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人们在南亭的活动较少,而在北院则风烟弥漫。满山的野花让人迷失了路径,池水轻轻抚摸着藤萝。水面上的浮萍四处飘散,鱼儿不时跳跃出来。树林幽静,鸟儿自由地歌唱。面对这样的美景,我悠然自得,犹如那漂浮的白云,兴致一来便抱琴而来。
去完善
释义
1. 湘州:地名,此处指的是湖南省。 2. 人务:人们的事务。 3. 南亭:南方的亭子。 4. 风烟:风景;烟雾。 5. 北院:北方的院子。 6. 山花:山野间的花。 7. 迷径路:使路径变得迷茫。 8. 池水:池塘的水。 9. 藤萝:常指紫藤萝。 10. 萍散:浮萍散去。 11. 鱼时跃:鱼儿时不时地跳跃出水面。 12. 林幽:树林幽静。 13. 鸟任歌:鸟儿随意歌唱。 14. 悠然:形容悠闲的样子。 15. 白云意:像白云一样自由自在的心情。 16. 乘兴:趁着兴致。 17. 抱琴过:抱着古琴走过。
去完善
赏析
《湘州北亭》这首诗歌以自然风光为主题,描绘了南方庭院的宁静与美好。诗人张说通过对花草、池塘、鱼鸟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生活中难得的悠闲与宁静。 首联“人务南亭少,风烟北院多”,描述了南亭的人们繁忙,而北院的风光却充满诗意。这里的“人务”和“风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了诗人在寻找一个可以暂时远离尘嚣的地方。 颔联“山花迷径路,池水拂藤萝”,进一步描绘了北院的美丽景色。山间的花朵仿佛为小径铺上了美丽的地毯,清澈的池水轻轻拂过藤萝,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这两句诗生动地展示了大自然的魅力,使人心旷神怡。 颈联“萍散鱼时跃,林幽鸟任歌”,表现了北院中的生机与活力。萍水相逢的小鱼儿时不时跃出水面,树林深处的鸟儿自由地歌唱,这些都是大自然中最美好的景象,让人感到无比的幸福与满足。 尾联“悠然白云意,乘兴抱琴过”,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然、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他希望能够像天空中的白云那样悠然自得,带着琴去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恩赐。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启示我们要珍惜大自然赋予的美好,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湘州北亭》是唐代诗人张说的作品,创作于公元725年。当时张说担任荆州长史兼本州防御使。在诗人的笔下,湘江之畔的北亭景色秀丽,幽深宁静,彰显出自然与人文之美。 在创作这首诗时,张说正值中年时期,人生阅历丰富。他曾历经四朝,担任过许多重要的政治职务,如兵部尚书、宰相等。尽管地位显赫,但张说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关心百姓疾苦,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时期的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国家繁荣昌盛,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尤其是诗歌创作,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王之涣等,他们的作品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在这个背景下,张说发挥了自己的才华,创作了这首描绘湘江风光的诗篇,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