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景空寺题融上人兰若
高名出汉阴,禅阁跨香岑。众山既围绕,长川复回临。
云峰晓灵变,风木夜虚吟。碧湫龙池满,苍松虎径深。
旧知青岩意,偏入杳冥心。何由侣飞锡,从此脱朝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汉阴的知名度很高,禅院跨越了香气四溢的山林。众多的山峰环绕着,一条长河又回到原点。
峰顶在拂晓时分变得明亮而富有灵气,风吹过的树木在夜里发出低沉的声音。绿宝石般的湖泊装满了水,苍老的松树丛中隐藏着一条小路。
想起了那个青青石头的意境,让人更加沉浸在深远的地方。如何才能像那飞来飞去的僧人一样自由自在,从此抛弃世俗的束缚呢?
去完善
释义
1. 襄州:今湖北襄阳一带。
2. 汉阴:指汉水之南,襄州位于汉水之北。
3. 禅阁:僧人所居之处。
4. 香岑:指美好的山峰。
5. 围绕:环绕、四周都是。
6. 长川:即汉江。
7. 回临:回环、曲折。
8. 灵变:变化莫测。
9. 风木:风吹树木,象征时光流逝。
10. 虚吟:无声之吟咏,形容孤独而深沉的心境。
11. 碧湫:绿水池,这里指龙池。
12. 苍松:苍老的松树。
13. 虎径:有如虎跳涧般的险峻小径。
14. 青岩:古人喜欢隐居于青山之间,这里是借代手法,指代青岩的深处。
15. 杳冥:遥远幽深的地方。
16. 飞锡:僧人云游四方,锡杖为僧人手持的法器,“飞锡”表示僧人离此地而去。
17. 朝簪:古代官员朝会时所插的头饰,这里代表世俗功名地位。
去完善
赏析
《襄州景空寺题融上人兰若》是唐代诗人张说所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襄州景空寺的壮丽景色和幽静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的热爱之情。同时,通过描述融上人在此修行,表现出诗人对佛教信仰的敬仰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诗的开头,“高名出汉阴,禅阁跨香岑”两句,描绘了景空寺的高名和壮观景象。紧接着,“众山既围绕,长川复回临”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寺庙周围的自然环境,体现出其与世隔绝的氛围。
接下来,“云峰晓灵变,风木夜虚吟”两句,通过对峰峦、树木的描绘,展现出寺庙周围的景色变化。而“碧湫龙池满,苍松虎径深”两句,则形象地描绘了寺庙周边的水源和植物,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
在结尾部分,“旧知青岩意,偏入杳冥心”两句,传达了诗人对寺庙的了解和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希望摆脱世俗纷扰、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最后,“何由侣飞锡,从此脱朝簪”两句,寓意着诗人渴望追随融上人,过上隐居山林的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襄州景空寺题融上人兰若》是唐代诗人张说在公元710年左右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此时正值唐朝盛世,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张说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曾任宰相,因直言敢谏,被武则天赏识。在这首诗中,他描绘了景空寺的优美风光,表达了对自己和友人僧侣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