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雨
穷冬万花匝,永夜百忧攒。危戍临江火,空斋入雨寒。
断猿知屡别,嘶雁觉虚弹。心对炉灰死,颜随庭树残。
旧恩怀未报,倾胆镜中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寒冷的冬天,周围的花朵仍然环绕着,而在漫长的黑夜里,却充满了无数的忧虑。在危险的城楼上,可以看到江边的灯火,而空荡荡的房间里则弥漫着阴雨带来的寒冷。
在这孤独的时刻,连不断分离的猿猴也懂得屡次离别之苦,而那些嘶鸣的大雁似乎也察觉到了弓箭手虚发的箭矢。我的心如同燃尽的炉灰,我的容颜也随着庭院中的树木一起逐渐凋零。
我从未忘记过去的恩情,只能在与镜子中的自己坦诚相对时,倾尽胆量去回顾这一切。
去完善
释义
《闻雨》:唐代诗人张说的诗作,描绘了冬日听雨的场景和心境。
1. 穷冬:严冬;冬季最寒冷的时候。
2. 万花匝:指各种鲜花盛开。匝,满,遍。
3. 永夜:漫长的夜晚。
4. 百忧攒:忧愁重重。攒,聚集,积聚。
5. 危戍:指边防守卫的军队。戍,驻守。
6. 临江火:江边的小火光,这里指的是守军的烽火。
7. 空斋:寂静的房间。
8. 入雨寒:指雨水使房间变得寒冷。
9. 断猿:失群的猿猴。这里可能暗含孤独之意。
10. 嘶雁:鸣叫的大雁。
11. 虚弹:无谓的叹息或抱怨。
12. 对炉灰死:对着炉火渐渐熄灭,形容心情沉闷。
13. 颜随庭树残:脸色随着庭院里的树木凋零而显得憔悴。
14. 旧恩:过去的恩情。
15. 怀未报:无法报答。
16. 倾胆镜中看:用镜子看到自己的真诚之心。
去完善
赏析
《闻雨》张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寒冷冬日里的孤独和忧虑之情。首联通过描述冬天的萧条景象以及漫长的夜晚来展现诗人内心的哀愁;颔联中的“临江火”和“入雨寒”则进一步突显出诗人所处环境的凄凉。而颈联中的“断猿”和“嘶雁”则象征诗人的离群索居和对友人的思念。
然而,诗人并没有完全沉浸在这种忧伤的情绪中,而是以一种坚韧的心态面对困境。尾联中的“旧恩怀未报,倾胆镜中看”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恩情无法报答的无奈,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渴望有朝一日能够重振雄风,重新获得尊重和信任。整首诗在哀愁中透露出一丝希望,展现了诗人复杂且深沉的情感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闻雨》是唐代诗人张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13年,正值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初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此时,张说在朝中担任右丞相一职,颇受皇帝信任。
当时唐朝正处于繁荣昌盛时期,国力强大,经济发达。然而,在太平盛世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官僚腐败、贫富差距等。张说作为朝廷重臣,对这些现象深感忧虑。
在这首诗中,张说通过描述阴雨连绵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他认为,统治者应该关心百姓的生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社会问题,使国家更加繁荣富强。同时,这也是张说本人修身齐家的原则,他以身作则,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