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蜀道山
我行春三月,山中百花开。
披林入峭蒨,攀磴陟崔嵬。
白云半峰起,清江出峡来。
谁知高深意,缅邈心幽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在春天的时候去山中旅行,那时山中的各种花朵都盛开着。我穿过丛林,进入了一片陡峭且艳丽的地方;我攀爬着石阶,登上了巍峨的山峰。在山巅上,可以看到半空中漂浮的白云,清澈的江河从险峻的峡谷中奔流而出。谁知道这种山高水长的深远意境呢?那遥远的心啊,显得如此的幽深而美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行春:出行游春;在春天出游。
2. 三月:农历三月,春天。
3. 开:开花;盛开。
4. 披林:穿过树林。
5. 峭蒨:形容草木青翠繁茂。
6. 攀磴:攀登石级。
7. 陟:登高。
8. 崔嵬:山势高大而险峻。
9. 白云:洁白的云彩。
10. 半峰起:从山峰升起。
11. 清江:清澈的江河。
12. 出峡:从峡谷流出。
13. 高深意:深奥的意境。
14. 缅邈:悠远的样子。
15. 幽:深邃;深奥。
去完善
赏析
《过蜀道山》这首诗歌以诗人的亲身游历为主线,描绘了春天在山中行走的情景。首联“我行春三月,山中百花开”两句交代了时间和背景,春天的山景美不胜收。颔联“披林入峭蒨,攀磴陟崔嵬”写出诗人漫步在林间小径,时而穿过稀疏的树林,时而沿着石阶向上攀登的情境。颈联“白云半峰起,清江出峡来”则描绘了山间景色,使得画面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尾联“谁知高深意,缅邈心幽哉”则是诗人对自然的感慨,表达了对这种神秘而幽深的境界的敬畏之心。全诗用语简练,形象生动,借山水寄寓自己的情志,既具有绘画美,又富有音乐性,可谓融情于景,诗意盎然。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蜀道山》是唐朝诗人张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这个时期是唐朝的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在创作这首诗时,张说已经是朝廷的重臣,曾任尚书右仆射、中书令等要职,深受唐玄宗的器重。然而,张说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因为直言敢谏而受到皇帝的猜忌和排挤。在开元初期,张说曾一度被贬到蜀地,此次流放使得他有机会深入观察蜀地的山川风貌,从而创作了这首描绘蜀道山景的诗篇。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风气崇尚文人士大夫的风雅情致,文人墨客们喜欢游历山水,抒发感慨。张说身为朝中显贵,也有机会接触到了各种文人墨客,他们的诗歌创作对张说的诗歌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这首《过蜀道山》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张说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