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尹从事懋泛洞庭
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
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平静的湖面上一眼望去,与天际相连;树林中的美景沿着幽深的山洞而下,直抵清泉。忽然被水面上闪耀的光芒所惊艳,以为是乘坐着小船来到了太阳的身边。
去完善
释义
1. 和:指以诗相答;
2. 尹从事:官职名;
3. 懋:音mào,茂盛之意;
4. 洞庭:位于今湖南省北部,长江以南的湖泊;
5. 平湖:宽阔的水面;
6. 上连天:向上与天空相连;
7. 林景:树林的景象;
8. 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9. 下洞泉:向下通向幽深的泉水;
10. 忽惊:忽然吃惊;
11. 水上光华满:水面波光粼粼;
12. 日边:太阳的旁边,此处喻指仙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开阔的视角描绘了洞庭湖的美丽风光。首句“平湖一望上连天”展现了湖面宽广无垠的景象,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紧接着的“林景千寻下洞泉”则通过树林和地下泉水的形象,使画面更加丰富多样。当诗人突然发现水面上的光芒时,他不禁怀疑是不是乘坐小船来到了太阳旁边。这种想象既表现了洞庭湖夜晚的宁静,又暗示了诗人的陶醉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愉悦的视觉享受和无限的遐想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尹从事懋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张说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唐玄宗开元初年(713-714年)。
在张说生活的时代,唐朝正处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盛世时期,史称“贞观之治”。然而,这种表面的繁华背后却隐藏着深重的社会矛盾。在这个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士人阶层兴起,许多文人纷纷投身官场,希望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张说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张说曾任太子右庶子、中书令等职,是一位颇有政治才能的官员。然而,他在官场上也并非一帆风顺。在他任职期间,曾遭受到政敌的排挤,甚至一度被贬谪到外地。尽管如此,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为国家尽心尽力。
在《和尹从事懋泛洞庭》这首诗中,张说以洞庭湖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广阔的自然景象。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在官场上的遭遇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