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钱本草

标题包含
钱本草
  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寒,解困厄之患立验。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礼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唐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张说早年参加科举考试,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中进士,历任太子校书郎、左补阙、右史、凤阁舍人等职。武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金钱,味道甘甜,性质燥热,带有毒性。它能使容颜不老,滋润光泽,擅长解决饥饿寒冷问题,对于困难的解救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它可以有利于国家,却会玷污贤能之士,害怕清白廉洁的人。贪婪的人服用它,可以平衡利益;如果不均衡公平,冷热冲突,会导致混乱。这种药物没有固定的采摘时间,如果采摘时不合礼仪就会伤害精神。它一旦流行起来,就能召唤神灵,通达鬼怪的气息。如果积累而不散去,会有水火盗贼的灾难发生;如果散去而不积累,就会有饥饿寒冷的困境到来。累积和发散叫做道,不以珍稀为贵叫做德,取与之间合理叫做义,不要追求过分叫做礼,广泛施舍帮助众人叫做仁,付出不求回报叫做信,不被他人影响叫做智。用这七种方法提炼出精髓,才能长久地使用它,让人长寿。如果不合理地使用它,就会削弱意志伤害精神,一定要避免这样做。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味甘:指钱的味道甜美。 2. 大热:形容钱的诱惑力极大。 3. 有毒:指钱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腐蚀性。 4. 偏能驻颜:指钱能够让人保持年轻的状态。 5. 采泽流润:形容金钱具有滋润万物的功能。 6. 善疗饥寒:表示钱能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困境。 7. 解困厄之患立验:意指钱能够迅速缓解贫困和困顿的状况。 8. 利邦国:对国家和政府有利。 9. 污贤达:让贤能的人变得堕落。 10. 畏清廉:畏惧清正廉洁的人。 11. 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贪婪的人使用钱,应该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 12. 冷热相激:指贫富差距过大导致的矛盾冲突。 13. 霍乱:一种疾病,这里用来形容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14. 无时:指钱财随时都可能流失。 15. 非礼:不正当的手段。 16. 伤神:损害人的精神和道德品质。 17. 通鬼气:指钱可以带来灾祸和不吉利的事情。 18. 水火盗贼之灾生:可能出现火灾、水灾、盗窃等灾难。 19. 饥寒困厄之患至:可能面临饥饿、寒冷和困境的威胁。 20. 一积一散:指有钱时要节俭储蓄,没钱时要慷慨付出。 21. 珍:珍贵的东西,这里指过分看重金钱。 22. 德:道德,指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 23. 义:正义,指在获取和使用金钱方面要遵守公正合理的准则。 24. 礼:礼貌,指在金钱问题上要有谦逊和尊重的态度。 25. 仁:仁爱,指要将金钱用于帮助他人和公益事业。 26. 信:诚信,指在金钱往来中要讲信用,遵守诺言。 27. 智:智慧,指在金钱问题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明智的决策。
去完善
赏析
《钱本草》是一首描绘金钱特性的古体诗,诗人将金钱拟人化,赋予其药性特征,引导人们正确对待金钱。全诗可分为三部分:首先揭示了金钱的甘甜、火热、有毒的特性,以及其在缓解饥寒、急难中的作用;然后指出金钱既能助力国家发展,也可能玷污清白贤达,应追求公平分配;最后强调了金钱的收放有度,合理利用,倡导一种道德至上的理财观。整首诗语言朴实,寓意深刻,深入浅出地阐释了金钱与人性、社会的关系,展现了一位富有智慧的语文老师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钱本草》是唐代文学家张说创作的一首讽刺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在那个时候,唐朝经济繁荣,商业发达,货币流通广泛。钱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贪财逐利的现象也日益严重。 作为一位有才学的文人,张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也备受重用,历任礼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然而,他也亲身经历了官场的腐败和权臣的争斗。在他任职期间,正直无私的个性使他意识到金钱对人们的腐蚀作用,并对此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因此,他以“钱”为题材,创作了这首寓意深远的诗歌,以警示世人要节制金钱的欲望,避免沉溺于物质享受之中。在这首诗中,他将金钱比喻为药物,阐述了其利弊关系,既表达了人们对金钱的追求,又揭示了金钱对社会道德和人性的影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