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标题包含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唐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张说早年参加科举考试,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中进士,历任太子校书郎、左补阙、右史、凤阁舍人等职。武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巴陵远望,洞庭湖秋色如画,每天都能看到那孤独的峰顶在水面上漂浮。 虽然据说神仙难以接近,但我的心却随着湖水一起荡漾,悠然自得。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巴陵:今湖南岳阳市。 2. 洞庭山:在今湖南省苏州市西南。 3. 洞庭:指洞庭湖。 4. 孤峰:单独的山峰,这里指洞庭山。 5. 神仙不可接:形容人难以接近。 6. 心随湖水:心里跟随湖水一起波动,表示心情也随之起伏不定。
去完善
赏析
首句“巴陵一望洞庭秋”描绘出一幅开阔的秋日景色:从巴陵远望洞庭湖,秋色尽收眼底。“日见孤峰水上浮”则形象地描述了洞庭湖上孤峰耸立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接下来,“闻道神仙不可接”一句寓意深远。诗人听闻有关神仙的神奇传说,却难以一睹其真容,流露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而“心随湖水共悠悠”则表达出诗人面对这样的美景时,内心的感慨与惆怅之情。 全诗以景抒情,通过对洞庭湖景色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以及现实中无法实现这一梦想的无奈心境。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于自然之美、人生哲学的独特感悟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是唐代诗人张说在公元714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时正值唐玄宗在位初期,政局相对稳定,但仍有各种纷争和矛盾。 张说于这一年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先是被任命为宰相,但因受到政敌排挤而被贬为相州刺史,后又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在这段时间里,他与梁六(梁知微)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梁六被任命为岳州刺史,即将离开京城前往洞庭山任职,张说便写下了这首送别诗,以此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语言质朴,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寓含了作者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当时唐朝虽表面繁荣,实则暗流涌动,皇帝为巩固政权,实行了一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朝野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张说作为一名正直的政治家,对国家的未来深感忧虑,但他又无力改变现状,只能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诗歌之中。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