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九里台是樊姬墓

标题包含
登九里台是樊姬墓
楚国所以霸,樊姬有力焉。不怀沈尹禄,谁谙叔敖贤。 万化茫无在,孤坟独岿然。北分阳台陌,南识郢城阡。 漠漠渚宫树,苍苍云梦田。登高形胜出,访古令名传。 自我来符守,因君树蕙荃。诗书将变俗,絺纩忽弥年。 志阐三折后,愁值二毛前。伫立帝京路,遥心寄此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唐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张说早年参加科举考试,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中进士,历任太子校书郎、左补阙、右史、凤阁舍人等职。武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楚国的霸权,离不开樊姬的支持。 若非樊姬慧眼识别了沈尹禄与叔敖的贤能,恐怕楚国早已陨落。如今世事如烟,只有孤独的坟墓依然屹立着。向北可见阳台的街道,向南可识寻到郢城的田埂。翠绿的江宫树木,浩瀚的云梦稻田,登上高处可以观赏壮丽的景色,探寻古迹感受千古流芳的美名。自从我来到这掌管符节的地方,便因为有你这样的贤才而更加坚定了我对文化的信仰。我们用诗书教育下一代,为他们塑造美德,不知不觉已过了多年。人生在坎坷中求取真理,却在忧愁中度过了人生的半百之年。此刻我站在这古都的道路上,远远地寄出我对你的敬意。
去完善
释义
《登九里台是樊姬墓》 张说 注释: 1. 楚国所以霸,樊姬有力焉:楚国成为霸主,樊姬功不可没。 2. 不怀沈尹禄,谁谙叔敖贤:若不是樊姬劝诫楚庄王罢免了沈尹禄这个无能的臣子,又有谁会知道有才干的孙叔敖呢? 3. 万化茫无在,孤坟独岿然:世间万物变化无常,唯有樊姬之墓巍然屹立。 4. 北分阳台陌,南识郢城阡:从墓北可去往阳台,往墓南能到达郢城。 5. 漠漠渚宫树,苍苍云梦田:渚宫旁的树木茂盛,云梦泽边的田野苍茫。 6. 登高形胜出,访古令名传:登上高处可以领略到壮丽的景色,探寻古迹了解她美好的名声。 7. 自我来符守,因君树蕙荃:自从我来到这个符守之地,受到樊姬的影响开始重视德行修养。 8. 诗书将变俗,絺纩忽弥年:通过读书和修德来改变民俗,仿佛突然过了许多年。 9. 志阐三折后,愁值二毛前:人生的志向经过挫折后得以实现,却忧愁自己已近老年。 10. 伫立帝京路,遥心寄此篇:站在京城的路旁,遥远的心意寄托在这篇文章之中。
去完善
赏析
《登九里台是樊姬墓》赏析: 诗人以楚国霸王的历史故事为背景,通过描绘樊姬的墓地来表达自己对古代女子的敬仰之情。诗歌开篇以“楚国所以霸,樊姬有力焉”突出了樊姬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紧接着提到沈尹禄和叔敖这两位贤能之士,意在强调樊姬对楚国兴起的贡献。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樊姬墓地的周边环境,通过对比不同的地理特征,展现了樊姬墓地的独特之处。同时,诗歌中的“漠漠渚宫树,苍苍云梦田”两句,也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赞美。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了自己的经历以及与樊姬墓地的渊源。他表示自从来到这里担任地方长官以来,便因樊姬的事迹而激发了心中的抱负。他希望通过对诗书的学习,能够改变当地的习俗,使之变得更加美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逐渐感到孤独与忧愁,不禁感慨万分。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示会将自己的心情寄托在这篇诗歌之中。整首诗歌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女子的敬仰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九里台是樊姬墓》为唐朝文学家、政治家张说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时期,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期,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此诗以历史遗迹为背景,表达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在创作本诗时,张说正担任宰相之职,协助皇帝治理国家。然而,他并非一帆风顺,曾两次被贬谪。这使得他在官场上感受到了人生的起伏和无常。樊姬墓作为古人的遗冢,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象征。 在此背景下,张说通过《登九里台是樊姬墓》表达了对故人深情的悼念,同时也传达了对自己宦海沉浮的感叹。在他的笔下,历史与现实相互交织,成为一首极富哲理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