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

标题包含
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
今日清明宴,佳境惜芳菲。 摇扬花杂下,娇啭鸎乱飞。 绿渚传歌榜,红桥度舞旗。 和风偏应律,细雨不沾衣。 承恩如改火,春去春来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唐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张说早年参加科举考试,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中进士,历任太子校书郎、左补阙、右史、凤阁舍人等职。武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清明节聚会,美景里珍惜着花儿们的艳丽与芬芳。 摇摇晃晃的花瓣儿纷纷飘落,黄莺鸟儿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 绿色的江面飘扬着歌曲,红色的桥上舞动起彩旗。 和煦的风吹动着,像应了春天的旋律,细细的雨点儿轻轻地飘洒着,却沾不到衣服上。 受到皇恩的待遇就像变换炉火一般,春天去了还会再来,周而复始。
去完善
释义
1. 今日:指清明节当天。 2. 清明宴:指清明节期间的宴会。 3. 佳境:美好的景致。 4. 惜芳菲:惋惜花草的凋谢。芳菲,花草。 5. 摇扬:摇曳飘扬。 6. 花杂下:各种花朵混杂飘落。 7. 娇啭:小鸟婉转的叫声。 8. 鸎:黄莺。 9. 绿渚:绿色的湖水。 10. 传歌榜:传递歌曲的信息。 11. 红桥:红色的桥梁。 12. 度舞旗:舞动旗帜。 13. 和风:温和的风。 14. 偏应律:正好符合规律。 15. 沾衣:湿润衣服。 16. 承恩:受到皇恩。 17. 如改火:如同更换火种。 18. 春去春来归:春天离去又归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是张说的作品,诗人在清明节这天,应邀参加宁王在山池中的宴会,写下这首诗来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首联“今日清明宴,佳境惜芳菲”,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事件,开始便流露出一种对良辰美景的深深眷恋之情。 颔联“摇扬花杂下,娇啭鸎乱飞”,描绘了宴会上繁花摇曳、黄莺乱飞的景象,不仅生动地展现了春日的美好,同时也为后面的故事发展做了铺垫。 颈联“绿渚传歌榜,红桥度舞旗”,进一步展现出宴会的热闹与繁华,同时也是诗人对宁王风光的赞美。 尾联“承恩如改火,春去春来归”,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感叹皇恩浩荡,但也担忧春光短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是唐朝诗人张说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时期(712-756年),正值国家繁荣昌盛之时。当时,唐朝国力强大,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这个背景下,诗人们纷纷抒发情怀,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张说在唐玄宗时期曾任宰相,他的诗歌才情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在这首《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中,张说描绘了清明时节皇宫内的景象,表达了皇室的富丽堂皇和威严。然而,张说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他在官场曾遭遇排挤,甚至一度被贬。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