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天台司马道士
世上求真客,天台去不还。传闻有仙要,梦寐在兹山。
朱阙青霞断,瑶堂紫月闲。何时枉飞鹤,笙吹接人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世界上寻求真理的人,去了天台山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据说那里有仙人居住,他们梦寐以求能来到这座山中。朱砂门与青霞岩形成断层,玉堂和紫色的月亮显得格外宁静。什么时候能够看到那只矫健的白鹤降临人间,听到从仙境传来的笙声悠扬。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寄:寄赠。
2. 天台:天台山,位于浙江省东部。
3. 司马道士:司马为复姓,道教中职务的一种。
4. 真客:求真问道的客人。
5. 去不还:指离开天台后就未曾返回。
6. 传闻:传说,听说。
7. 有仙要:仙人居住的地方。
8. 梦寐:做梦,比喻期望或理想。
9. 兹山:这座山,指天台山。
10. 朱阙:红色的宫门。
11. 青霞:青云,象征仙境。
12. 瑶堂:华丽的殿堂。
13. 紫月:紫色的月亮,代表美丽的夜色。
14. 何时:什么时候。
15. 枉飞鹤:驾鹤降临。
16. 笙吹:用笙演奏的音乐。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向往神仙生活的诗作,表达了他在尘世间寻找真理的渴望和对天台山修道生活的向往。诗人以“求真客”自喻,表达了对脱离世俗、追求真理的向往。同时,通过描绘天台山的美景和仙人传说,展现出诗人对神仙境界的无限向往。最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期待能与天台的友人一同享受仙境生活的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独特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天台司马道士》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张说于开元年间所作。其时正值唐朝鼎盛时期,天下升平,百业兴旺。诗人受到朝廷的尊重和重视,政治地位颇高,生活较为优越。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抒发自己思念之情和渴望知音的作品。
张说是一个非常有才情和智慧的人,他在文学、政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然而,人虽在高官厚禄之中,却难免有孤独之感。在繁忙的政务之余,诗人常常向往隐逸的生活,希望能在山水之间找到心灵的慰藉。于是,他将这种情感寄托在天台山的司马道士身上,期望能够借助他的智慧和心灵的力量来化解人生的烦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