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都引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
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
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
城郭为墟人代改,但见西园明月在。
邺旁高冢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
试上铜台歌舞处,惟有秋风愁杀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您难道没有看到魏武帝当年开创基业争夺天下时,众多英雄为此瞪眼互相追逐。白天带领勇士击破敌人的坚固阵线,晚上则与诗人们一同撰写华丽的篇章。建都之地环绕在西山的南面,桑树榆树丛生的漳水之畔。城市已经变成了废墟,人事更迭,只留下西园中的明月依然挂在空中。靠近邺城的地方有许多王公大臣的坟墓,她们的美丽早已化作了尘土。如果你登上铜雀台的歌舞之处,你会发现只有那秋风让人感受到深深的哀愁。
去完善
释义
君不见:请想象一下这个画面;魏武:即曹操;草创:初始创建;天禄:指国家的统治地位;群雄:这里指的是其他争霸的诸侯;睚眦:形容眼神凶狠的样子;偕游:一起行动;城郭:城外之城,代指城市;漳河:水名,位于河北省南部;桑榆:古地名;墓冢:坟墓;蛾眉曼睩:美女们的美丽眼眸;铜台:铜雀台的简称,是曹操修建的著名建筑。
去完善
赏析
《邺都引》描绘了魏晋时期的历史风云与繁华烟云。以“君不见”开篇,仿佛把读者带到了那个英勇豪杰竞相角逐的年月。诗中的“群雄睚眦相驰逐”既展现了诸强争霸的紧张局势,也透露出战国时代的独特风貌。张说以“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的描述,表现出魏武帝曹操善于调兵遣将、智勇双全的特点,以及他在文学和建筑方面取得的成就。
诗人笔下的“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体现了邺都周围的自然风光之美。然而岁月沧桑,曾经的繁华已化作尘土。唯有“西园明月在”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这个“明月”还寓含着中国古代文人对美好事物永恒不变的向往与追寻。
紧接着,诗人以“邺旁高冢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展示了时过境迁后的荒凉景象。昔日的权臣贵妇,如今已成为地下的尘埃,这也是古代文人墨客时常感慨的人生无常。最后两句“试上铜台歌舞处,惟有秋风愁杀人”则展现出时间的无情和对人生短暂、繁华即逝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邺都引》是唐代诗人张说的一首古体诗,创作于唐玄宗朝(712年-756年)。这一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诗歌艺术得以发展。
在《邺都引》的创作期间,张说曾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如尚书令、右丞相等,展现了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声望。然而,他也曾因谗言被贬谪到荆州、岳州等地。这种人生起伏的经历使他对世间的荣辱得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其诗篇注入了深厚的情感。
在这一时期,唐代社会文化艺术生活丰富多样,许多文人墨客积极参与文学活动。当时的首都长安成为了文化交流的中心,各种诗歌流派在此汇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张说作为当时文坛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备受赞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