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巴丘春作

标题包含
巴丘春作
日出洞庭水,春山挂断霞。江涔相映发,卉木共纷华。 湘戍南浮阔,荆关北望赊。湖阴窥魍魉,丘势辨巴蛇。 岛户巢为馆,渔人艇作家。自怜心问景,三岁客长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唐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张说早年参加科举考试,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中进士,历任太子校书郎、左补阙、右史、凤阁舍人等职。武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太阳从洞庭湖升起,春天的山峦被断裂的晚霞装点。江水与岸边相互辉映,草木共同繁华。南方湘江边的驻军视野开阔,北方荆州的关口遥不可及。在湖的阴暗处可以窥见妖魔鬼怪,丘陵地势易于辨别巴蛇。岛上居民以巢为家,渔民则以船为家。不禁自问,面对如此风景,我已在长沙度过了三年的时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巴丘: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南省岳阳市附近。 2. 洞庭水:指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 3. 春山:春天的山脉。 4. 断霞:分散的晚霞。 5. 江涔:江河水流湍急的样子。 6. 相映发:相互映衬而更显繁茂。 7. 卉木:花草树木。 8. 纷华:繁华的景象。 9. 湘戍:湖南一带的驻军。 10. 南浮:向南漂流。 11. 荆关:荆门山和关山的合称,位于今湖北省西部。 12. 北望赊:向北望去显得遥远。 13. 湖阴:湖泊的阴影处。 14. 窥魍魉:隐约看到奇特的事物。 15. 丘势:山丘的形状。 16. 巴蛇:一种传说中的巨大毒蛇。 17. 岛户:岛屿上的住户。 18. 巢为馆:以鸟巢作为住所。 19. 渔人:渔民。 20. 艇作家:用船作为家。 21. 自怜:自我怜悯。 22. 心问景:心中询问景物。 23. 三岁:三年。 24. 客长沙:在长沙做客。
去完善
赏析
《巴丘春作》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他乡生活的感慨。诗歌开篇以洞庭湖水、春山霞光的景色,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接着通过江水流淌、草木繁茂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春天大自然的美好。 诗中“湘戍南浮阔,荆关北望赊”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湖阴窥魍魉,丘势辨巴蛇”则描绘了湖面波光粼粼,山丘起伏如巴蛇的形状,形象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 接下来的诗句中,“岛户巢为馆,渔人艇作家”,则是对岛上居民和渔民生活的描述,表现出诗人对他们生活状态的关切之情。最后,“自怜心问景,三岁客长沙”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异乡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既展示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使得诗的意境丰富多样,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巴丘春作是唐朝时期著名文人张说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此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1年)。此时,张说在政治生涯上达到了顶峰,他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得到了皇帝的重用。然而好景不长,他被卷入了一场权力斗争,最终被贬为相州刺史。 在这段时间里,张说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之后,开始关注民间疾苦,关心百姓的生计问题。他在《巴丘春作》一诗中,通过对江南水乡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希望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同时也表达了他自己壮志未酬的无奈和遗憾。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之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在这个表面上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种种矛盾和危机。这些矛盾和危机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使得唐朝逐渐走向衰落。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