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崔司业挽歌二首

标题包含
崔司业挽歌二首
海岱英灵气,胶庠礼乐资。风流满天下,人物擅京师。 疾起扬雄赋,魂游谢客诗。从今好文主,遗恨不同时。 象设存华馆,威仪下墓田。凤池伤旧草,麟史泣遗编。 帷盖墟烟没,干旌陇日悬。古来埋玉树,流恨满山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唐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张说早年参加科举考试,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中进士,历任太子校书郎、左补阙、右史、凤阁舍人等职。武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大海与泰山的灵气荟萃,学校里满是礼仪和音乐的氛围。这位才子名满天下,光彩照人,京师的人物因他而骄傲。他迅速地挥笔写下如扬雄般的壮美之赋,以飘逸的姿态书写着谢灵运的诗篇。只可惜没有与你这个好文之人同时代。华美的画室依然保留着他的形象,庄重的威仪来自于那遥远的墓地。在池塘边,凤池边的旧草令人忧伤,而麟史中的遗篇催人泪下。车马消失在那片烟尘中,留下的只有那永恒的荣光。从古至今,那些美好的才华被埋藏在泥土中,但他们的遗憾却永远地流淌在山川之中。
去完善
释义
"海岱英灵气,胶庠礼乐资":海岱,指中国古代的地域名,泛指东海和泰山之间的地区;胶庠,古代学校名。 "风流满天下,人物擅京师":京师,此处指的是唐朝的首都长安。 "疾起扬雄赋,魂游谢客诗":扬雄,西汉末年著名文人,擅长赋文;谢客,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因喜欢游山玩水而被称作"谢客"。 "从今好文主,遗恨不同时":好文主,指爱好文学的人。 "象设存华馆,威仪下墓田":象设,指肖像;华馆,华丽高雅的住宅。 "凤池伤旧草,麟史泣遗编":凤池,指凤凰池,代指朝廷;麟史,传说中讲述国家祥瑞事迹的书籍。 "帷盖墟烟没,干旌陇日悬":帷盖,指官员出行时所带的遮阳挡雨的帷幕;干旌,用竹竿高高挑起的地方官的标志。 "古来埋玉树,流恨满山川":玉树,比喻才情横溢的人物;流恨,指无法释怀的遗憾。
去完善
赏析
《崔司业挽歌二首》是一组悼念崔司业的诗篇,张说通过对崔司业生平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位文学巨子的敬仰和哀思。首联以“海岱英灵气”起笔,赞颂了崔司业才华横溢的文人气质;颔联则描绘了他风流倜傥、博学多才的形象。颈联通过对比崔司业的离世与张雄、谢灵运等著名文人的作品,表达了对于他未能与他们同时代共事的遗憾。 尾联则以象设存华馆、威仪下墓田的场景,展现了葬礼的庄严肃穆。诗人用凤池旧草、麟史遗编等意象,象征崔司业的离去给世间留下的巨大损失。最后的两句“古来埋玉树,流恨满山川”,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无尽的哀伤与怀念之情。整组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示了张说在古诗创作上的深厚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崔司业挽歌二首》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张说为悼念崔司业而作的两首挽歌。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时期,约为公元712年至756年之间。 当时,唐玄宗李隆基刚刚继位,政治氛围相对宽松,文化繁荣。张说身为尚书右丞,在政治上表现出卓越才能,深受皇帝信任。然而,在诗人后期,朝政逐渐腐化,藩镇割据势力抬头,宫廷斗争激烈。 在这样的背景下,张说深感忧虑,希望以诗歌抒发胸臆,反映民间疾苦。他与崔司业交情甚厚,在得知对方去世后,悲痛不已,于是写下这两首感人至深的挽歌,以此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对那个时代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