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应制以题坐右

标题包含
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应制以题坐右
文明遍禹迹,鳏寡达尧心。 正在亲人守,能令王泽深。 朝廷多秀士,镕炼比精金。 犀节同分命,熊轩各外临。 圣主赋新诗,穆若听薰琴。 先言教为本,次言则是钦。 三时农不夺,午夜犬无侵。 愿使天宇内,品物遂浮沈。 寄情群飞鹤,千里一扬音。 共蹑华胥梦,龚黄安足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唐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张说早年参加科举考试,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中进士,历任太子校书郎、左补阙、右史、凤阁舍人等职。武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五湖四海皆文雅,孤独鳏寡感君王。 亲情守护有力量,国家仁厚德泽长。 朝堂贤达真不少,皆为百炼之钢。 各司其职奋力行,各自面对纷繁事。 皇帝新诗颂盛世,和谐氛围如薰琴。 教育为先立根本,其次重视诸传统。 三时劳作不得误,夜半宁静不受扰。 愿天下和顺万事遂,物品有序福百姓。 一起欣赏天际群鹤舞,齐声合唱千里传。 共同追求美好梦境,古典佳话永流传。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禹迹:指大禹治水之地。这里代指天下各地。 2. 鳏寡:泛指孤独困苦的人。尧:古代的贤君。 3. 亲人:关系亲近的人。这里指百姓。 4. 王泽:帝王的恩泽。 5. 秀士:有才德之士。 6. 镕炼:熔化和精炼金属,比喻选拔和培养人才的过程。 7. 犀节:古代官员出行时手持的竹杖,用犀牛角装饰,以示身份。分命:分别任命。 8. 熊轩:古代诸侯的车舆。这里指地方官员。外临:在外任职。 9. 新诗:指皇帝所作的诗。穆若:美好的样子。薰琴:熏香和琴瑟之音,形容高雅的音乐。 10. 教为本:把教育作为根本。 11. 是钦:是说其令人敬畏。 12. 三时:春、夏、秋三季。 13. 午夜:半夜。 14. 天宇:天空。 15. 品物:各种事物。浮沉:比喻事物的兴衰。 16. 群飞鹤:群飞的仙鹤,这里比喻众多官员。 17. 华胥梦:相传黄帝曾梦见进入华胥氏之国,那里没有君主而百姓自然相亲,此处用来形容理想的政治景象。 18. 龚黄:汉代的两位良吏,龚遂和黄霸,此处借指优秀的官员。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道德教化和政治理想的诗歌,诗人在此表达了他对于国家的关爱和对人民的关心,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法治的公正性。全诗形式严谨、韵律和谐,运用了许多象征性的元素如“禹迹”、“尧心”、“犀节”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胸怀大志,仁爱为怀的精神风貌。最后两句“寄情群飞鹤,千里一扬音。共蹑华胥梦,龚黄安足寻。”表明诗人希望能够带领百姓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到达幸福的理想国度。整首诗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政治理想,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应制以题坐右》这首诗是唐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张说所创作的。这首古诗创作于公元725年,正值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期。在这期间,唐朝政治较为稳定,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富裕,文化繁荣昌盛。 诗人张说在这期间成为了唐玄宗的宰相,负责朝廷的日常事务。他的文才横溢,深受皇帝的信任和器重。然而,他在担任宰相期间,也遭遇了诸多政敌的排挤和陷害,一度陷入人生低谷。 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了他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诗句中描绘了全国各地官员在皇帝的英明领导下,共同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场景,展现了唐朝鼎盛时期的繁荣景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