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夜饮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劒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凉爽的晚风吹打着雨滴,让寂静的树林显得有些凄凉。在宽敞的厅堂里,人们正在尽情欢宴,仿佛忘记了时光已逝,青春不再。
战场上,士兵们挥舞着利剑翩翩起舞,而边境的土地上传来了悠悠的马头琴声。如果不能成为一名镇守边疆的将领,谁能明白那份深厚的恩情和眷顾呢?
去完善
释义
1. 幽州:古代地名,在今北京一带。
2. 高堂:尊贵的地方,这里指军中主帅的营帐。
3. 剑舞:一种武艺表演。
4. 塞上:边疆地区。
5. 笳音:指边疆地区的音乐。
6. 边城将:指边疆守将。
7. 恩遇:皇上的恩情。
去完善
赏析
《幽州夜饮》是唐代诗人张说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争的景象,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感慨。在凉风的吹拂下,夜雨萧瑟地摇动着寒冷的树林。诗人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而是积极参与军中的宴会,欣赏剑舞和笳音。虽然诗人没有明确表达出自己渴望成为边疆将领的愿望,但我们从诗中能感受到他对自己能得到皇帝重视的感激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充满了边塞风情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幽州夜饮》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张说在幽州任职期间创作的。此诗的创作时间在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左右,这是唐朝政治较为稳定的时期,国家繁荣昌盛。
在这一阶段,张说正担任幽州都督,他恪尽职守,努力维护国家安宁和边疆稳定。这一时期也是他人生的高峰期,他曾先后担任兵部尚书、中书令等重要职务,为唐朝的强盛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这位名臣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辛酸与无奈。由于宦海沉浮,张说曾遭受排挤与贬谪,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为国家尽忠职守。
在这个时代,唐朝国力强盛,疆土辽阔。边疆地区尤其需要良将辅佐皇帝。作为朝中的重臣,张说时常出巡边关,关心军事建设和国防事务。此次幽州之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诗中的“夜深还见雁南飞”反映出当时边疆地区的气候特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