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三日祓禊渭滨应制
青郊上巳艳阳年,紫禁皇游祓渭川。
幸得欢娱承湛露,心同草树乐春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春光烂漫的三月上巳节这天,有幸置身于紫禁城的皇家园林之中,沐浴在阳光下。享受着这愉快的时光,就如同小草和树木一样快乐。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上巳:上巳节,是古时的节日,时间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
2. 青郊:指春天时节的田野。
3. 紫禁:皇宫的意思。
4. 皇游:皇帝的巡游。
5. 祓禊:是古代一种祈福的仪式,一般在水边举行。
6. 渭川:指的是陕西关中地区的渭河。
7. 湛露:指的是甘美的露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上巳节期间,皇宫里的贵族们在渭河边的欢愉场景。首句“青郊上巳艳阳年”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春天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人们在上巳节这天来到郊外踏青。接着,“紫禁皇游祓渭川”描述了皇帝和贵族们一起在渭河边游玩的场景,他们用河水洗涤自己,祈求驱邪避病。
第三句“幸得欢娱承湛露”中,诗人表达了他们有幸能在这样美好的日子里尽情欢乐,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和滋润的露水。最后一句“心同草树乐春天”则表达了诗人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心境,如同草木一般沉浸在春天的喜悦之中。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在上巳节这一天与皇室贵族共享的美好时光,以及他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三日祓禊渭滨应制》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张说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时期(公元712年-756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大唐盛世已经进入了鼎盛阶段,国家富强,文化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张说是唐朝时期的宰相,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如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统治等。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以及对于皇帝的忠诚。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还涉及到中国古代的一种习俗——祓禊。祓禊是一种祈福驱邪的习俗,人们在阳春三月,也就是清明节前后,会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以祈求新的一年里平安吉祥。在这一天,人们会在河边举行沐浴仪式,用河水洗去过去的污秽,迎接新的一年。这种习俗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人们寄托希望的一种方式。
综上所述,《奉和三日祓禊渭滨应制》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唐朝盛世,张说作为一位忠君爱国的宰相,通过描绘祓禊这一传统习俗,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祝福以及对皇帝的忠诚。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