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下江南向夔州

标题包含
下江南向夔州
天明江雾歇,洲浦棹歌来。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 城临蜀帝祀,云接楚王台。旧知巫山上,游子共徘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唐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张说早年参加科举考试,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中进士,历任太子校书郎、左补阙、右史、凤阁舍人等职。武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太阳升起,江雾散去,小舟和歌唱的声音从江滩和水滨传来。青翠的水流向远方流去,青山相对而立。城墙临近了古蜀国祭祀的地方,云层与古代楚国的高台相连。古老的巫山,早已知道它的存在,离家在外的游子,共同在那里流连往返。
去完善
释义
【下江南向夔州】:夔州,古州名,治所在今重庆奉节东长江北岸白帝城。唐时位于巴山峡川地带。 【天明江雾歇】:天亮雾气散尽。 【洲浦棹歌来】:洲浦,水中小岛;棹歌,船夫唱的歌。这里指划船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绿水逶迤去】:绿水,清澈的水流;逶迤,蜿蜒曲折的样子。绿水蜿蜒流淌。 【青山相向开】:青山,绿色的山峦;相向开,相对而立。两座青山面对面地耸立着。 【城临蜀帝祀】:蜀帝,指蜀汉刘备;祀,祭祀的地方。这里指的是夔州的白帝城,有刘备庙,是祭祀他的地方。 【云接楚王台】:楚王,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台,古代官吏居住地的建筑。这里指的是夔州的楚王台,是古代官员居住的遗址。 【旧知巫山上】:巫山,中国重庆市的一座山峰,相传为巫山神女的住所。 【游子共徘徊】:游子,离家在外的人;共徘徊,一起来回走动。这是诗人想象自己与好友在夔州一带游览,欣赏美丽的风景。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南风光的诗。诗的前两句"天明江雾歇,洲浦棹歌来"描绘了黎明时分江雾渐渐消散,水面上传来悠扬的歌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接下来的"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则描述了江水曲折流淌,两岸青山相对而立的景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城临蜀帝祀,云接楚王台",这意味着眼前的风景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紧密相连,赋予了这幅画面更深的历史底蕴。最后两句"旧知巫山上,游子共徘徊"则暗示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将个人情感融入到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之中。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江南风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景以及历史文化的积淀,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的思乡之情。在诗歌的结构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妙的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下江南向夔州》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张说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开元时期(713-741年),这是一个繁荣昌盛、文化繁荣的时期。在这期间,张说曾任宰相,后遭贬谪,因此诗中既有对江南风光的赞美,也有对自身遭遇的感慨。 当时,唐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江南地区,农业和手工业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张说在任职期间曾多次南巡,对江南地区的风土人情有着深厚的了解,这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同时,开元时期也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唐玄宗励精图治,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国家政治稳重有序,人民生活安定富足。然而,在这个时期,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益激烈,张说由于受到政敌的排挤,被贬至夔州,这也是他在诗中表达出的无奈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