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

标题包含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
上阳柳色唤春归,临渭桃花拂水飞。 总为朝廷巡幸去,顿教京洛少光辉。 昨从分陕山南口,驰道依依渐花柳。 入关正投寒食前,还京遂落清明后。 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便幕那能镂鸡子,行宫善巧帖毛毬。 渭桥南渡花如扑,麦陇青青断人目。 汉家行树直新丰,秦地骊山抱温谷。 香池春溜水初平,预欢浴日照京城。 今岁随宜过寒食,明年陪宴作清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唐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张说早年参加科举考试,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中进士,历任太子校书郎、左补阙、右史、凤阁舍人等职。武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日阳光洒满上阳柳,湖面波光粼粼映桃红。 朝廷巡幸远离京城,让京洛顿时失光辉。 昨天从陕西山南走,沿路依依绿柳随风摇曳。 抵达关中时值寒食,回京已落后清明。 沿途欣赏春色,天子喜游,尽享春光。 简朴的帐篷如何能装点风光?那就用高超技艺来贴画。 繁花簇拥下的渭桥,翠绿的麦苗一片生机。 汉家的行道树直通新丰,秦地的骊山怀抱温泉谷。 春天的水池水波涌动,犹如朝霞辉映京城。 今年的寒食节过得随意,明年的清明宴会定当隆重。
去完善
释义
1. 上阳:上阳县,位于洛阳北郊。 2. 唤春归:呼唤春天归来。 3. 临渭:临潼县,位于陕西省。 4. 巡幸:天子巡视。 5. 顿教:顿时使得。 6. 京洛:指长安与洛阳两地的统称。 7. 分陕:位于陕西省。 8. 山南口:秦岭以南的关口。 9. 驰道:古代供君王行驶的马车专用道路。 10. 依依:形容树木枝条轻柔的样子。 11. 花柳:指春色。 12. 分陕:陕西省的一个地区。 13. 天心:天子的意愿。 14. 豫游:帝王出游。 15. 御前:皇帝面前。 16. 恩赐:皇帝给予的赏赐。 17. 风流:这里指恩泽。 18. 便幕:便于遮风挡雨的帷幕。 19. 鸡子:鸡蛋。 20. 行宫:皇帝出行时的住所。 21. 善巧:擅长技巧。 22. 毛毬:疑是错别字,原文为“藻泉”,即泉水。 23. 香池:香积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 24. 春溜:春天的溪流。 25. 预欢:预先庆祝。 26. 浴日:太阳初升的时候。 27. 宜:适合。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作者陪同皇帝前往陕西巡幸时的情景。首先描绘了沿途的风景,如上阳的柳色、临渭的桃花等,表现了春天复苏的景象。接着提到了皇帝的恩赐以及沿途的花草树木,体现出皇家的尊贵与风度。最后,诗人展望了未来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皇帝的忠诚和对皇家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皇室的尊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是唐朝文学家张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期(712-756年),具体时间则难以确定。在唐玄宗朝初期,张说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和政治家,曾两度拜相,对唐朝的政治、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一时期,唐朝正处于盛世之中,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然而,在这个表面的繁华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张说在当时虽然位高权重,但他也曾在宫廷斗争中受到排挤,甚至一度被贬谪到外地。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说创作了这首《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诗中以寒食节为引子,描绘了初春时节秦川路上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皇帝圣制的赞美和对国家的忠诚。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