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二长史日知赴潞州
东山怀卧理,南省怅悲翁。共见前途促,何知后会同。
莫轻一筵宴,明日半成空。况尔新离阙,思归迷梦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东山下的休息中怀念着宁静的生活,在南省的忙碌里感到了悲伤。我们共同看到时间匆匆而过,又怎么知道下一次相聚在何时?
不要轻视每一顿宴席,明天或许它们就已经消失一半了。更何况你才刚刚离开首都,想要回家的愿望如同梦境般遥远。
去完善
释义
1. 东山:地名,指洛阳城外的首阳山,这里借指洛阳,是唐代政治中心。
2. 怀:怀才不遇。
3. 卧理:治理国家政事出色的人。
4. 南省:中国古代官署名称,这里指尚书省。
5. 悲翁:古代官场中尊称。
6. 前途促:形容时间紧迫。
7. 同:相聚。
8. 莫轻:不要轻视。
9. 一筵宴:宴会。
10. 明日:指未来。
11. 半成空:比喻人生短暂。
12. 离阙:离开京城。
13. 思归:渴望回家。
14. 迷梦:梦境迷茫。
去完善
赏析
《送崔二长史日知赴潞州》是一首表达送别情谊的诗。诗中描绘了两人一同站在东山上,怀着对治理地方的理想;而在离别时,又不禁为即将到来的分别感到悲伤。诗人提醒对方珍惜这次相聚的机会,因为明日之后,可能就有很多无法预料的事情发生。最后,在对方即将离开京城时,诗人更是想象着对方在回家的路上陷入梦乡中的情景,以此表达对朋友的关心和祝福。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充满了深厚的友谊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公元714年左右的唐朝开元时期,张说写下了这首诗《送崔二长史日知赴潞州》。此时,唐玄宗李隆基刚刚即位不久,励精图治,使得国家强盛,政治稳定,为文人墨客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在这首诗歌的背后,我们了解到张说的生平经历。他在武则天的统治期间因才华横溢而受到重视,曾任宰相一职,后因政坛风波被贬至相州,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沉浮。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气馁,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乐观的心态,希望能够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在与张说同时期的历史背景下,唐朝开国之后,经过几代皇帝的励精图治,经济、文化和科技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家的综合实力空前强大。尤其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大力提倡文学艺术的繁荣,文人们争相抒发自己的才情,为唐朝的文化兴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