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姚司马
共君春种瓜,本期清夏暑。瓜成人已去,失望将谁语。
裛露摘香园,感味怀心许。偶逢西风便,因之寄鄂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与您共同在春天播种了瓜果,期望它们能解决夏季的炎热问题。如今瓜果已经成熟,然而当初一起耕作的人却已经离去,失望的心情该向谁说呢?
在清晨的露水中采摘新鲜的瓜果,感受着它的美味和心中的承诺。偶然间遇到一阵西风,正好借此机会将这些瓜果送到远方的鄂州。
去完善
释义
1. 姚司马:指诗人姚崇,曾任礼部尚书,故称司马。
2. 春种瓜:春天种植瓜果。
3. 清夏暑:清新的夏日消暑。
4. 裛露:露水湿润。
5. 摘香园:采摘香气四溢的瓜果。
6. 感味:感觉味道。
7. 心许:心中暗自许诺。
8. 西风便:西风吹拂时方便传递。
9. 鄂渚:古地名,位于长江边,这里指代遥远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寄姚司马》是一首描绘友情的诗,通过对共同种植瓜果的过程的描述,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在诗人心中,与友人一同耕耘、期待果实成熟的情景就如同春天般的温暖和美好。然而,当瓜成熟时,朋友已经离去,这让诗人感到失望和无奈。
诗中“裛露摘香园”一句,通过采摘瓜果时的露水,形象地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而“感味怀心许”则表达了对朋友的感激之情,虽然彼此分离,但心中的友谊仍然如香瓜般甜美。最后两句“偶逢西风便,因之寄鄂渚”意味着偶然遇到秋风起,便想起远方的友人,于是寄去这份感情,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姚司马》是唐朝诗人张说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713年左右的唐玄宗开元年间。这个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鼎盛,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张说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之一,曾任尚书右丞、中书令等要职,享有盛名。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张说可能刚刚经历了人生的高潮期。他的才学和声誉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器重,甚至一度进入朝廷的核心决策层。然而,他并没有沉溺于荣华富贵,反而对当时官场的风气感到忧虑。于是,他以古时的贤能之士为楷模,希望自己的朋友也能秉持正道,为民谋利。
这个时期的张说还关注着时代的命运。在他担任宰相期间,唐朝国力强大,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官僚腐败和贵族奢侈,民生疾苦仍然十分严重。因此,张说在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才干,共同振兴国家,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