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夜酌
秋阴士多感,雨息夜无尘。清樽宜明月,复有平生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阴郁时,许多人都感到伤感,当雨停的夜晚没有尘埃,便是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清澈的酒杯适合倒满明亮的月光,而在这样的时刻,还有那些平日的亲朋好友相伴。
去完善
释义
【秋阴】秋天阴天的时候,通常表示萧瑟的氛围,容易引发人们的感慨。
【士多感】这里的“士”指代文人墨客,意思是许多文人墨客多有感伤之情。
【雨息】指下雨停止,夜色显得更为宁静。
【清樽宜明月】在明亮的月光下喝酒,可以让人感到愉悦。
【平生人】指的是多年来的老朋友或志同道合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夜晚,诗人与朋友小酌的情景。首句“秋阴士多感”,通过秋天的阴郁氛围,展现了诗人心中的感慨之情。接下来的“雨息夜无尘”,则是通过描述雨后的夜晚清新宁静的景色,为后面的诗意铺垫了环境背景。
紧接着,诗人写道:“清樽宜明月,复有平生人。”这两句表达的是在明亮的月光下,诗人与友人共饮的场景。“清樽宜明月”寓意着此时此景正是抒发友情和感慨的好时机,而“复有平生人”则表达了能与知心朋友共度此刻的喜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秋天的夜晚、雨后的清新以及明亮的月光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富有情感的氛围,表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生活的感慨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夜酌》是唐朝诗人张说的作品,创作于公元715年左右。当时,唐玄宗李隆基刚刚即位,政治形势稳定,国家繁荣昌盛。在这首诗中,张说以清夜独酌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的夜晚独自饮酒的情景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在这个时期,张说经历了宦海浮沉,他曾因直言进谏而受到排挤,后被任命为宰相,可谓人生起伏跌宕。尽管如此,张说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人生。他的诗歌作品也反映了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此外,这个时期的唐朝正处于盛唐时期,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皇帝唐玄宗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在这种背景下,文人墨客们纷纷抒发胸臆,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张说的《清夜酌》便是其中之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生活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