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后期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客人心情如同日月,相互竞争;你来我往,共同预期旅程。然而秋风并不等待,它率先抵达了洛阳城。
去完善
释义
1. 蜀道:指古代由四川通往陕西的栈道。这里借指旅行的道路。
2. 后期:迟到。
3. 客心:旅人的心。
4. 争日月:争取时间,抓紧时间。
5. 往来:往返。
6. 预期程:预定的行程。
7. 秋风:秋天的大风,借指季节更替。
8. 不相待:不等待。
9. 洛阳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一座古城,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客心争日月”为主题,写出了旅途的期待与无奈。诗人通过对比“预期程”与“秋风”的不相待,突显出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情。这种感悟渗透在诗的字里行间,令人回味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蜀道后期》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张说于公元725年创作的。
此时,他已被任命为礼部尚书、东都留守。在他的任职期间,政治斗争复杂,朝廷内外矛盾重重。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深感朝政腐败,官场黑暗,民生疾苦,于是写下这首抒发自己忧虑和感慨的诗篇。
该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安史之乱的前夜,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民族矛盾尖锐等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得百姓的生活困苦。同时,唐朝在对外战争中也逐渐显现出颓势,边境的不稳定也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面对这一时期的困境,张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密切关注国家的发展动向。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担忧,以及希望力挽狂澜的坚定信念。而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也成为了后世文人学习的楷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