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
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
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
鬬敌鸡殊胜,争毬马绝调。
晴空数云点,香树百风摇。
改木迎新燧,封田表旧烧。
皇情爱嘉节,传曲与箫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寒食节时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花朵盛开鸟儿啼鸣格外娇美。从古代起就有禁火的风俗,到了清明节大家又会聚在一起。比赛斗鸡胜过了其他的活动,争夺球玩马更是精彩无比。天空中几朵云彩点缀,香樟树在风中摇曳生姿。更换新的木柴点燃火种,祭扫田间的旧墓。皇帝也热爱这个美好的节日,用乐曲和箫韶来表达敬意。
去完善
释义
1. 奉和圣制:奉,恭敬地接受;和,以诗歌酬答。圣制,皇帝的敕令或所作的诗词。
2. 寒食:古代清明节前一日为寒食节,民间有禁火习俗,以免引发火灾。
3. 应制:指按照皇帝的旨意或颂扬皇帝的功绩而创作诗歌。
4. 春过半:春天已经过去一半,这里指寒食时已经进入春季一段时间。
5. 花秾(nóng):花朵繁茂鲜艳。
6. 鸟复娇:鸟儿恢复生机活泼可爱。
7. 禁火日:指寒食节这一天。
8. 会接清明朝:会,适逢;接,迎来;清明,清明节;朝,朝廷,这里代指国家。
9. 鬪敌鸡:指比赛斗鸡。
10. 争毬马:争夺球马游戏的胜利。毬马,古代一种在马上进行的足球游戏。
11. 绝调:形容技艺精湛,无与伦比。
12. 数云点:天空中几朵云彩。
13. 香树:指散发着香气的大树。
14. 百风摇:形容风吹过树木的景象。
15. 改木迎新燧(suì):更换旧的木材,点燃新火,寓意重新开始。
16. 封田表旧烧:在土地上举行仪式,表明过去的火已熄灭。
17. 皇情:皇帝的感情或心意。
18. 嘉节:美好的节日,这里指寒食节。
19. 传曲与箫韶:将乐曲传播给民间。箫韶,古代神话中的音乐,比喻优美的音乐。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寒食节的诗歌。诗中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如鲜花盛开、鸟儿啼鸣等,表现出寒食节的特点。同时,诗歌还描绘了民间的娱乐活动,如斗鸡、打球等,展现出节日的欢乐氛围。最后,诗歌通过皇帝重视佳节,传递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丰富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是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张说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创作的应制诗。这首诗歌颂了皇帝的功德,并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皇帝的祝福。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张说刚刚被任命为宰相,这是他在政治生涯中的巅峰时刻。他因为自己的才华和政治智慧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因此对于皇帝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在这首诗中,他以优美的诗句描绘了皇帝的风采,以及皇帝的仁德和睿智。
在唐朝时期,应制诗是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主要是文人墨客为了恭维皇帝或者宫廷生活而创作的。这种诗歌形式要求诗人在诗歌中充分展现皇帝的威严和神圣,同时也需要表现出自己对皇帝的忠诚和敬仰。
总的来说,《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这首诗是在张说成为宰相之后,为了表达对皇帝的忠诚和敬仰而创作的。在这首诗中,他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文学才华,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和对皇帝的深深祝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