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赦归在道中作

标题包含
赦归在道中作
陈焦心息尽,死意不期生。何幸光华旦,流人归上京。 愁将网共解,服与代俱明。复是三阶正,还逢四海平。 谁能定礼乐,为国著功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唐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张说早年参加科举考试,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中进士,历任太子校书郎、左补阙、右史、凤阁舍人等职。武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陈老师焦虑不安,一心求死无意求生。 怎料幸运地曙光降临,流浪的人得以回归京城。 忧愁如蛛网一起解开,声誉和时代一同明亮。 又恰好遇到国泰民安之时,四海升平之际。 谁有能力制定礼乐制度?为国家和人民立下赫赫战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陈焦:指的是历史上的周公、召公,这两位贤臣协助周武王灭殷商后,建立了周朝的礼乐制度。这里用他们比喻当时的朝中大臣。 2. 息尽:形容心力耗尽。 3. 死意不期生:意思是原本已经决心赴死,没想到现在却有了生机。 4. 光华旦:指明媚的阳光。 5. 流人:指被贬谪的人。 6. 三阶:古代官员分九个等级,这三阶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级。 7. 四海平:指国泰民安,四海之内无战争。 8. 定礼乐:制定礼仪音乐制度。
去完善
赏析
《赦归在道中作》这首古诗描绘了作者在流放途中获得赦免,重归京都的喜悦之情。首联以陈、焦两位古人遭遇的困境比喻自己的险境,但出人意料的是自己竟然重获生机。颔联则以“光华旦”表达幸运之光,同时提到流人的回归,表明此刻的喜悦之情。颈联则通过“愁将网共解”和“服与代俱明”表达了内心的解脱感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尾联则表达了作者的壮志雄心,希望通过制定礼乐制度,为国家建功立业。全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人生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赦归在道中作》是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张说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张说因为受到政治斗争的牵连,被贬为相州刺史,后在途中又被赦免。 在那个时期,唐朝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繁荣,各种文学艺术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然而,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也异常激烈,尤其是在玄宗朝初期,宫廷内的矛盾和纷争此起彼伏。 在这个背景下,张说作为一代文豪和政治家,曾一度位高权重,但因政治斗争失败而被贬谪。因此,《赦归在道中作》表达了他对这个时期的感慨和思考。一方面,他感慨自己的命运多舛,人生的起起落落;另一方面,他也表现出了对于朝廷权谋争斗的无奈和厌倦。同时,这首诗也反映出张说的人生态度和家国情怀,尽管遭受了挫折,但他依然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