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送宇文融安辑户口应制
至德临天下,劳情遍九围。念兹人去本,蓬转将何依。
外避征戍数,内伤亲党稀。嗟不逢明盛,胡能照隐微。
柏台简行李,兰殿锡朝衣。别曲动秋风,恩令生春辉。
使出四海安,诏下万心归。怍非夔龙佐,徒歌鸿雁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美好的道德统治着整个国家,辛劳的情感在各地传遍。想到这些人离开的根本原因,就像蓬草一样四处飘荡,不知道依靠在哪里。他们为了逃避兵役而躲藏在外,又因亲人稀少而感到悲伤。感叹无法遇到盛世明君,怎能照亮这隐秘的细节呢?从柏台出发准备行装,在兰殿换上朝廷的朝服。离别的曲子如秋风般吹起,恩情如同春日阳光温暖人心。使者带着平安的信息走遍四海,皇帝的诏书使得众人团结一心。深感羞愧不能成为舜的臣子,只能空唱《鸿雁》这首歌曲,表达对远方的思念。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至德:极高的道德,此处指的是皇帝的德行。
2. 劳情:指皇帝关心民生。
3. 九围:古代中国的地理概念,泛指全国各地。
4. 蓬转:形容人们像蓬草一样四处飘零,喻指流离失所。
5. 征戍数:兵役繁重。
6. 亲党稀:亲人疏远,朋友稀少。
7. 嗟不逢明盛:感叹未遇到政治昌明的时代。
8. 胡能照隐微:怎能让我的隐衷得到理解。
9. 柏台:指官署,这里指宇文融的官职。
10. 简行李:收拾行装。
11. 兰殿:宫殿的美称,这里指朝廷。
12. 锡朝衣:赐给朝服。
13. 别曲动秋风:离别时演奏的曲子在秋风中响起。
14. 恩令生春辉:皇帝的恩泽如同春天的阳光一般温暖人心。
15. 四海安:四海之内都安定和谐。
16. 万心归:万众之心皆向皇权。
17. 怍非夔龙佐:我无法成为辅佐皇帝的贤臣。
18. 徒歌鸿雁飞:只能像大雁一样迁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皇帝在户籍管理方面的圣明和恩泽。诗人通过对宇文融安辑户口事件的描绘,表达了国家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首联描述皇帝以德治国,关爱民生;颔联写百姓因战争流离失所,渴望安定的生活;颈联赞美皇帝的英明决策;尾联通过自己的感慨,暗示自己愿为国家效力,共同构建美好的社会。全诗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圣制送宇文融安辑户口应制》是唐代诗人张说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创作的一首应制诗。这首诗歌颂了当时的户部尚书宇文融为整顿户籍、收括逃户所做出的贡献。
在开元年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相对富足。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流动也逐渐加大,出现了许多逃亡农民,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税收和兵役。为了整顿这一现象,唐玄宗派遣宇文融负责安辑户口的工作。
作为一代贤臣,宇文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专门机构进行户口调查,设立劝农使以招抚流民等,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张说作为唐朝的著名文学家,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欣然写下了这首诗歌,以此歌颂宇文融的功绩,并向皇帝表达敬意。
在这首诗歌中,张说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宇文融整顿户口的艰辛过程,以及他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也表达了国家对于安辑户口的重视和对宇文融的支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唐代文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