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崔公

标题包含
赠崔公
我闻西汉日,四老南山幽。 长歌紫芝秀,高卧白云浮。 朝野光尘绝,榛芜年貌秋。 一朝驱驷马,连辔入龙楼。 昔遯高皇去,今从太子游。 行藏惟圣节,福祸在人谋。 卒能匡惠帝,岂不赖留侯。 事随年代远,名与图籍留。 平生钦淳德,慷慨景前修。 蜯蛤伺阴兔,蛟龙望斗牛。 无嗟异飞伏,同气幸相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唐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张说早年参加科举考试,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中进士,历任太子校书郎、左补阙、右史、凤阁舍人等职。武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听闻西汉时期的故事,四位长者居住在南山深处。 他们时常唱起紫芝之歌,悠然自得地躺在白云之间。 远离朝廷的繁华,他们如同秋天的榛莽一般安然度日。 有一天,他们被召唤上了宫廷的马车,结伴进入了龙楼。 当年他们隐姓埋名离开高祖皇帝,如今又和太子一同游历。 他们的行为取决于圣人的旨意,而福祉与灾祸在于人们的策划。 最后,他们成功地辅助了惠帝,这难道不是因为有了留侯的帮助吗? 时光随着年代流逝,但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却永存史册。 我们对他们高尚的品质心怀敬意,他们勇敢面对困境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就像蚌蛤等待夜晚的月亮,蛟龙仰望星辰一样,我们都期待有机会为他们效力。 不必感叹命运的起伏,只要我们有着相同的志趣,幸运之神终会降临在我们身上。
去完善
释义
【西汉】指公元前206年到公元9年的汉朝。 【四老】指四位著名的隐士: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他们曾隐居在商洛地区的南山中。 【紫芝秀】紫芝是一种菌类植物,传说可以延年益寿;秀是指树木花草生长茂盛,这里用来比喻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白云浮】形容白云飘浮在天空,象征着隐逸生活的悠闲自在。 【朝野光尘绝】指朝廷和民间的世俗纷扰都远离自己。 【榛芜】指草木丛生的荒芜之地。 【年貌秋】形容容颜衰老,如同秋天的草木凋谢。 【驷马】古代用四匹马拉一辆车,这里用来形容车辆豪华。 【连辔】指几辆车并排行驶。 【龙楼】指皇宫中的楼阁。 【高皇】指汉高祖刘邦。 【太子】指汉惠帝刘盈。 【行藏】指行止、进退。 【圣节】指君主的重要节日。 【人谋】指人为的努力。 【惠帝】即汉惠帝刘盈。 【留侯】指汉代开国功臣张良。他曾经辅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又劝说刘邦接受“白马之盟”,使吕后家族不得篡夺皇位,为汉惠帝顺利继位立下大功。 【异飞伏】指不同的际遇。 【同声相应】指有共同语言的人相互吸引。
去完善
赏析
《赠崔公》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西汉时期四位隐居高人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于他们最终出山辅助汉惠帝的钦佩之意。诗人以“西汉日”和“四老南山幽”起笔,为读者塑造了一幅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场景。通过“长歌紫芝秀,高卧白云浮”,诗人表达了对他们品格的高尚和对生活的热爱。 接下来,诗人在“朝野光尘绝,榛芜年貌秋”中描述了他们归隐山林、不问世事的生活。然而,“一朝驱驷马,连辔入龙楼”则意味着四位高人决定出山辅佐汉惠帝,他们的出现如同“龙楼”般的盛世景象。 诗人以“昔遯高皇去,今从太子游。行藏惟圣节,福祸在人谋”表明,虽然四位高人曾逃避朝政,但他们仍关心国家的命运。他们的出现是皇帝之幸,也是国家的福祉。最后,诗人赞美了四位高人之间的相互扶持,就如同“蛟龙望斗牛”,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够相互依靠。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西汉四位隐居高人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于忠诚、智慧和勇敢品质的崇敬,以及对国家安宁、百姓幸福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崔公》是唐代诗人张说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崔公的深情厚谊和感激之情。诗中描述了他们在京城共度美好时光的回忆,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唐玄宗时期,也就是公元712年-756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张说正值中年,他在朝廷任职多年,经历了多次政治斗争,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与崔公之间的友谊深厚,两人在京城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 当时唐朝正处于繁荣时期,国力强大,文化繁荣,长安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城市之一。在这个背景下,张说与崔公的关系越发显得珍贵,他们的友谊也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一份宝贵记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