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

标题包含
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
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余。 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 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 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唐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张说早年参加科举考试,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中进士,历任太子校书郎、左补阙、右史、凤阁舍人等职。武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炎炎夏日的小暑节气,伴随着初夏的音符,期望能够凭借手中的长命缕,感恩不尽地延续我们之间的恩情。在三殿的珠帘后面,众人列队步入宫殿,献上自己的忠诚。为了扶阳,我们共同品尝了麦猪肉;随着节日的到来,也带来了乌龟和鱼。天上的甘露宛如美酒,皇帝的诏书犹如灵芝绽放。人们聚集在一起,共同炼制丹药,以求长寿。而我却因为对蛇的悲伤,无法奉献我的力量。
去完善
释义
1. 小暑:夏天的节气之一,表示炎热的开始。 2. 夏弦:指夏天鸣奏的琴弦,比喻夏日时光。 3. 徽音:优美的音乐或乐声。 4. 商管:古代的调式之一。 5. 长命缕:古代端午节用于祈求长寿的物品。 6. 大恩:极大的恩情。 7. 三殿:指宫殿的三个部分,这里可能指的是皇帝居住的宫殿。 8. 珠箔:用珠子串成的帘子,形容华丽。 9. 玉除:玉石台阶,用来形容皇宫的奢华。 10. 麦彘:即麦猪,一种麦子做成的食品,此处用以表达吉祥之意。 11. 龟鱼:乌龟和鱼类,代表长寿和富饶。 12. 甘露:甜美的露水,象征皇帝的恩赐。 13. 芝花:灵芝的花,具有药用价值。 14. 蝘蜓:昆虫名,古人认为其可炼丹药。 15. 蟾蜍:俗称癞蛤蟆,古人认为可治病驱邪。 16. 衔珠:用嘴含住珠子,此处可能表示对皇帝的尊敬。 17. 阙如:缺少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时在皇宫中的情景,皇帝在宫中设宴并赐给群臣食物,但诗人却因蛇而感伤,未能享受到这份恩典。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对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是唐代诗人张说的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玄宗朝的端午节期间。此时,朝廷举行盛宴,群臣奉陪皇帝饮宴,诗人张说遂借此机会写下了这首诗。 在这个时期,张说作为朝中的大臣,担任尚书令等重要职务,深受皇帝的信任。然而,他同时也面临着宫廷内部的斗争和党争的困扰。在这种背景下,张说既要表达对皇帝的忠诚,又要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因此,他在诗中展现了宫廷生活的繁华,以及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 此外,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有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在这一天,皇帝会在宫中举行盛大的宴会,以示对臣子的恩宠和对传统的尊重。因此,张说在诗中还描绘了宫廷内外的热闹景象,以及对皇帝圣明的赞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