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雨涧天寒,孤山雪后。美人空谷谁为友。香林有路玉烟深,瀛洲无梦朝云瘦。照影冰壶,含情翠袖。写生合在徐黄手。仙家花月镇长春,与君岁晚同三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阴雨涧谷天气寒冷,孤独的山顶刚经历过大雪。在这空旷的山谷里,美丽的女子找不到朋友。山林里有条通往仙境的路,那里的烟雾如玉石般清澈,遥不可及。远方的人,梦境消瘦,似无法触及。她在冰冷的月光下照见自己的影子,含着深情的眼神仿佛绿色的袖子。她那么美丽,就像是画家徐黄笔下的仙子。仙家的花卉和明月永恒青春,我希望与你一同迎接新的一年,长寿安康。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踏莎行:词牌名。
2. 张翥:元朝诗人,曾任监察御史。
3. 雨涧天寒:指雨后山涧寒冷。
4. 孤山雪后:指雪后的孤山景象。
5. 美人空谷谁为友:形容女子独居山谷之中,无人为伴。
6. 香林有路玉烟深:指香林寺的道路被烟雾笼罩,显得深远。
7. 瀛洲无梦朝云瘦:指在海上仙山如梦般飘渺,清晨的云彩显得消瘦。
8. 照影冰壶,含情翠袖:形容女子美貌动人。
9. 写生合在徐黄手:指画家应该用徐黄的画技来描绘眼前的景色。
10. 徐黄:指五代十国时期的画家徐熙和黄筌,他们分别擅长描绘野逸和富贵题材的绘画。
11. 仙家花月镇长春:指仙家的花园中的花卉和月亮都永保青春。
12. 与君岁晚同三寿:祝愿对方与自己一起长命百岁。
去完善
赏析
《踏莎行》是一首描绘冬日景色的词,词人将个人的孤独之感融入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之中,充分展示了作者超然物外的心境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雨涧天寒,孤山雪后"两句通过描述冬日的寒冷景象,展现了一幅寂静而又深沉的画面。在这里,词人以"孤山雪后"营造出一种冷寂的氛围,也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紧接着,“美人空谷谁为友”这句词句显得颇为感人。在寒冷的冬天里,诗人把孤山比作一位美丽而孤独的女子,她在这个被大雪覆盖的寂寞山谷中,找不到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这样的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感。
下面两句:"香林有路玉烟深,瀛洲无梦朝云瘦。" 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神秘和梦幻。在这种氛围中,诗人不禁想起了传说中的仙境——瀛洲。然而,尽管那里如梦如幻,却仍是无法抚慰他的心灵之痛。
"照影冰壶,含情翠袖。"这两句通过对画面的精细描绘,传达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画面中的人物有着丰富的情感色彩,让读者感受到了深深的忧伤。
最后两句"仙家花月镇长春,与君岁晚同三寿。"则以舒缓的笔调,展现了诗人向往安宁美好的生活的愿景。如同仙人般的美好生活,永不凋谢的花朵,以及永不停息的时光。在这里,诗人和心中的那个美丽孤独的女子一同期许着永恒的安乐。
全词既展现了冬日景色的美丽,又深深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不仅具象化了自然美,也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踏莎行》是元代诗人张翥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元朝晚期,公元1341年左右。在这个时期,蒙古帝国已经统治了中国近一个世纪,但元朝的统治逐渐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张翥作为一位士人,其人生经历也颇富戏剧性。他出生于官宦世家,年轻时曾游历四方,广交朋友,颇具才华。然而,他的人生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元朝实行种族等级制度,汉族士人在仕途上受到限制,张翥虽有才学,却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使得他在晚年时倍感孤独和失望,创作了许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作品。
在《踏莎行》一词中,张翥以春草比喻人生,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词中还透露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渴望。这种情感既源于他的个人经历,也是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思潮。总之,在这首词的背后,是一段充满波折和感慨的人生故事,也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代缩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