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六和塔

标题包含
登六和塔
江上浮屠快一登,望中烟岸是西兴。日生沧海横流外,人立青冥最上层。潮落远沙群下雁,树欹高壁独巢鹰。百年等事豪华尽,怕听兴亡懒问僧。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翥(1287年-1368年),字仲举,号蜕庵,又号蜕岩、蜕翁,元末明初著名文人。他是元代后期至明代初期的重要诗人,与杨维桢并称为“元末两大诗家”。 张翥出生于江苏苏州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江上,快速登上浮屠(即佛塔),远远望去,烟雾弥漫的岸边便是西兴之地。太阳从沧海之边升起,横越天空;人们站在最高层,仿佛置身于青天白云之间。潮水退去,远处的沙滩上有群雁栖息;而树上,一只孤独的鹰立于高高的悬崖之上。人生百年,富贵荣华转眼即逝,不敢听到国家的兴衰变化,也不愿向和尚询问世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六和塔: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畔月轮山上的佛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 2. 江上浮屠:形容六和塔在江面上耸立的样子。浮屠,即佛塔。 3. 快一登:迅速攀登一次。 4. 西兴:古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这里代指杭州的繁华景象。 5. 日生沧海:太阳从海上升起,寓意新的一天开始。 6. 横流外:指江河的远处,形容视野开阔。 7. 青冥:青天,天空。 8. 潮落远沙:形容潮水退去,沙滩显现的景象。 9. 树欹高壁:树枝倾斜在高墙上,形容树木生长在险峻的山壁上。 10. 群下雁:一群大雁飞过,寓意季节更替。 11. 独巢鹰:一只老鹰独自筑巢在峭壁上,形容孤独独立。 12. 百年等事:人生百年,意为漫长的人生。 13. 豪华尽:形容曾经的繁华已经消逝。 14. 懒问僧:懒得询问和尚关于兴亡之事,表达作者对世事的感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登上六和塔时的所见所思。首联描绘了诗人快速登上江上的浮屠(指六和塔),遥望烟霭中的西兴。颔联以日出的沧海为背景,强调了诗人站在最高层的感觉,喻示人生的巅峰。颈联通过描绘大雁群飞、老鹰独自巢居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场景。尾联则传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表达了繁华过后,一切皆空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六和塔》是元代诗人张翥在游览六和塔时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元朝末年,当时张翥已年逾花甲,他的生活历经了元末的动荡与战乱,对国家的繁荣与衰败有着深刻的体验。 在这个时期,元朝政治腐败,民生疾苦,民族矛盾尖锐,人民起义此起彼伏。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张翥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困苦的关注。他在《登六和塔》中写道:“六和钟声动寥廓,双阙云影迷苍茫。”这里的“钟声”象征着国家的命运,而“云影”则暗示着社会的动荡。 在这首诗中,张翥还表现了他对历史的感慨。他看到了古往今来的兴亡变迁,对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正如诗中所述:“江山如画古都会,风月无涯平生欢。”这里的“江山如画”与“风月无涯”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欢乐的向往。 总之,《登六和塔》是张翥在对国家命运、民生疾苦和历史变迁的思考与感慨中创作的。这首诗歌展现了他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成为元代文学的重要遗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