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咏柳花

标题包含
咏柳花
浮生失意频,起絮又飘沦。发自谁家树,飞来独院春。 朝容萦断砌,晴影过诸邻。乱掩宫中蝶,繁冲陌上人。 随波应到海,沾雨或依尘。会向慈恩日,轻轻对此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能,字大拙,唐朝著名诗人。他的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宪宗至唐宣宗时期(公元805-859年)。 薛能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吏任上表现...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生活中的挫折总是频繁出现,就如同飞扬的柳絮,时起时落。这些思绪源于何处,如同春天里独自院落里飞舞的花瓣。 早晨的阳光穿过墙壁,晴天的影子洒在邻居之间。飘散的花朵如同宫中的蝴蝶,纷繁的美丽让路人侧目。 这纷飞的花瓣,也许最终会流向大海,也许会被雨水沾染,落于尘土。等到阳光明媚的那一天,我会轻轻感受这美丽的花儿所带来的喜悦。
去完善
释义
1. 起絮:指柳絮飞扬的景象。 2. 独院春:形容独自一处的庭院中的春色。 3. 朝容:早晨的容貌,这里指清晨时柳絮在院子里的景象。 4. 断砌:指断裂的石阶,这里用来比喻柳絮随意地堆积在一起。 5. 晴影:指晴天阳光下的影子,这里代指柳絮的影子。 6. 诸邻:指周围的邻居。 7. 乱掩宫中蝶:意指柳絮漫天飞舞,使得宫殿中的蝴蝶都难以辨认出来。 8. 繁冲:指柳絮繁多,似乎要冲出街头巷尾。 9. 陌上人:即街上的行人。 10. 慈恩:唐代有慈恩寺,位于长安城内。这里是诗人设想自己某天会去慈恩寺,观赏春天的柳树,借以表达对春光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咏柳花》,诗人薛能以柳絮为主题,通过柳絮的纷飞和飘落,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联“浮生失意频,起絮又飘沦”,点明了诗人的人生境遇,充满了失意的情绪。而接下来描述的柳絮飞舞的形象,则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诗人从“谁家树”飞来“独院春”,寓意着生活中的美好,是每个人心中都会向往的地方。 颔联“朝容萦断砌,晴影过诸邻”,描绘了柳絮在阳光下的美丽景象,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处。这表现了诗人的审美观念,同时也是对生活的赞美。接下来的两联:“乱掩宫中蝶,繁冲陌上人”和“随波应到海,沾雨或依尘”,则是诗人对柳絮飘散的方向、命运进行想象,表达了人生如柳絮般漂泊不定的生活哲理。 尾联“会向慈恩日,轻轻对此身”,诗人表示虽然生活艰辛,但仍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这也是诗人对自己的期许和勉励,传递出积极的正能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柳花》是唐朝诗人薛能的一首描绘春天柳树花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唐懿宗时期(公元859年-873年在位),此时唐朝国力逐渐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在薛能生活的时代,他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等职务,但他因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关注民生,但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复杂,他的抱负并未得到实现。这种人生际遇使他对自然景物产生了深厚的情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无奈。 在这段时间里,唐朝的社会风气以崇尚文学和艺术为主,尤其是诗歌创作十分活跃。然而,随着国力的衰退,民间疾苦日益严重,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代的忧虑也反映在诗歌作品中。薛能的这首《咏柳花》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他以柳树花为象征,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色的向往,以及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