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前韵
梅花声名降百花,蜡梅后出亦世家。
真香不多护以蜡,玄官风流无长物。
瀛洲阁老圣得知,不解藏锋屡作诗。
君不见大苏曾赋黄千叶,岁晚无胶续弦绝。
君今颇陋饭颗山,枕上冥搜那得眠。
想应不妨花归去,开处韩郎有新句。
浅黄官样苦撩人,此事从来合付君。
我亦评花太僭越,不问吞针与囓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梅花的名声胜过其他花朵,蜡梅虽然后出生,但亦是世家之花。
真正的香气并不需要蜂蜡来保护,清雅的风流并没有多余的装饰。
瀛洲阁老的学识深得皇帝的赏识,他的诗中并没有隐藏才华。
你没有看到苏轼曾经赞美过黄色的千叶,到了年底却没有胶水来修补琴弦。
你现在似乎对诗歌创作并不感兴趣,躺在床上苦苦思索如何入睡。
我想你应该不介意让花回家去吧,因为那里有韩愈的新诗句等着你。
那些浅黄色的官样作品非常吸引人,这件事一直应该由你来完成。
我对于评论诗歌也有些过分了,不管它是吞针还是啮钵。
去完善
释义
《再次前韵》注释:
1. 梅花:指蜡梅。
2. 蜡梅:一种常绿灌木,又名“黄梅”、“香梅”。
3. 蜡:指腊梅树皮分泌的蜡质。
4. 玄官:神仙居所。这里指蜡梅生长在寒冷的环境中。
5. 瀛洲阁老:古代对文人的尊称。
6. 大苏: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公,世称“大苏”。
7. 黄千叶:蜡梅的品种之一。
8. 饭颗山:唐代诗人杜甫曾在此处写下著名的《饭颗山头逢杜甫》一诗。
9. 开处韩郎有新句:此处借用唐朝诗人韩愈的诗句来形容蜡梅的美丽。
10. 浅黄官样:指蜡梅的花朵颜色。
11. 僣越:越级;超越本分。
12. 问吞针与囓钵:比喻评论别人的作品要有分寸,不要过于苛刻。
去完善
赏析
《再次前韵》张扩的这首诗词作品,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开头两句“梅花声名降百花,蜡梅后出亦世家”,将梅花比作百花之王,地位尊贵;蜡梅则是后起之秀,家族兴旺。接下来三句“真香不多护以蜡,玄官风流无长物。瀛洲阁老圣得知,不解藏锋屡作诗”,描述了梅花的香气和品质,以及诗人的赞美之情。第五、六句“君不见大苏曾赋黄千叶,岁晚无胶续弦绝”,提到苏东坡曾经赋咏过黄色的梅花,而到了晚年已经没有力量再去续写新的诗篇,暗示诗人的才情之高。第七、八句“君今颇陋饭颗山,枕上冥搜那得眠。想应不妨花归去,开处韩郎有新句”,表达了诗人虽然如今已经才华不再,但仍在努力地寻找灵感,希望能够在花开之时创作出新的诗句。最后四句“浅黄官样苦撩人,此事从来合付君。我亦评花太僭越,不问吞针与囓钵。”,意味着诗人对于评论梅花之事乐此不疲,并不在乎他人的批评和非议。整首诗词充分展示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再次前韵》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张扩所创作的。张扩(?-1174年),字子微,号云庄居士,江苏无锡人。他在当时以文学闻名于朝廷,后来被任命为湖南转运使。据史书记载,张扩“性豪爽,善议论,有才藻”。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孝宗年间(公元1163年至1189年),此时正值金宋对峙时期。由于南宋政权偏安江南,导致国土分裂,战乱频繁。然而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依然保持着对诗词的热爱和追求。
在张扩的人生际遇方面,他曾在湖南任职期间,接触到许多民间疾苦,这使他对国家局势产生了深刻的反思。据史书记载,张扩“锐志官政,士民皆喜曰:‘是宜为我土地生君子’”。这说明他在任期间,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得到了人们的敬重和爱戴。
从时代背景来看,当时的南宋朝廷虽然偏安江南,但依旧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繁荣。这种局面使得文人墨客们得以在闲暇之余抒发胸臆,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而张扩正是这个时代背景下的一位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既有对个人生活的感慨,也有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展现了一个有责任担当的文人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