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天祚屯田
巷北巷南车殷靁,怜渠襟抱向谁开。
苦无好梦绝江去,合有短书逢鴈回。
省户淹留惊白髪,朝廷缓急要真材。
他年炙手会不免,早赋柴桑归去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巷子里南北车辆的喧哗声此起彼伏,你的胸怀抱负该如何实现呢?
苦于没有好的机会离开这里,或许有简短的书信会遇到返回的大雁。
在官署里虚度时光让人吃惊地看到白发增多,朝廷需要有真实才干的人处理紧急事务。
以后会有飞黄腾达的时候,还是早点像陶渊明一样回到柴桑去吧。
去完善
释义
1. "巷北巷南":泛指四处地方。
2. "殷靁":雷声震动大地,形容车马众多。
3. "怜渠":怜惜你。
4. "襟抱":胸怀抱负。
5. "绝江去":断绝前往他乡的旅程。
6. "短书":短简,即书信。
7. "雁回":这里借鸿雁传书的意象,比喻传递消息。
8. "省户":官员休息的地方,此处指国家机构。
9. "淹留":长期停留。
10. "白髪":指老年。
11. "朝廷缓急":朝政缓急之时。
12. "真材":真正的才能和智慧。
13. "炙手":本指手摸热物,这里指得到权势。
14. "柴桑":柴桑山,位于今江西九江。
15. "归去来":表示辞官回乡的意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张扩写给友人李天祚的,表达了诗人的关切之情和对友人的期待。首联描述了车马喧嚣的场景,暗示了诗人的担忧和忧虑。颔联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重逢的希望。颈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许,希望他在朝为官时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尾联则预言了友人未来的成就,同时也流露出自己渴望退隐山林的心情。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独特的人生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李天祚屯田》这首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由张扩所著。此时正值宋朝国力衰微,战乱频仍的时期。张扩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但他并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积极投身于国家政治和军事事务。
在这段时间里,他亲眼目睹了国家的动荡不安,百姓疾苦。他的好友李天祚被任命为屯田使,负责国家的农业建设,以此保障国家的粮食供应,维持社会稳定。张扩在诗中对李天祚表示敬意和支持,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局势的忧虑和对友人的期许。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南宋社会的现实状况,以及张扩本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责任感。在这首古诗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文人志士的抱负和理想,也让我们更加珍视和平稳定的幸福生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