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枯柏

标题包含
枯柏
斋前两柏树,其大皆十围。 我初营屋时,正与两柏期。 其一傍北亭,其一近南篱。 相去十步间,当夏无炎曦。 我翁时来游,对此颜貌怡。 群从来其间,或饮或赋诗。 宾客来其间,顾盻屡解颐。 桃李几番春,不逐物态移。 霜雪苦侵刻,曾不颜色衰。 亦知坚贞性,凛凛不可期。 夫何今年秋,予来自京师。 哭亲苫块间,喘息绝自持。 忽见南篱柏,索索但枯枝。 徘徊柏树下,终日怀嗟咨。 家人对我言,柏死已经时。 今年春夏交,老翁初见之。 悲伤复爱惜,不忍加斧斯。 意谓粪壤间,所处非所宜。 材已中栋梁,安得死茅茨。 为此感慨久,子岂尽得知。 我既闻此言,不觉重纷洟。 岂为小圃内,失此岁寒姿。 盖念天与人,响答良不疑。 方夏巨柏死,致秋哲人萎。 岂不明告人,象类来不迟。 所以翁对此,泫然双泪垂。 大厦将营度,固非一木支。 奈何如此材,终死不得施。 芃芃丛生者,朴樕良已卑。 槐老未及仞,露腹忧明离。 东边一畦菊,岂足充朝饥。 树兰徒九畹,不能比芜蘼。 萧萧数竿竹,空腹将何为。 此外杂花木,不复较雄雌。 譬如麟失薮,驽马从竞驰。 鸾凤要髙翔,巢卵何用窥。 于怀久衡虑,追数苦费词。 枯柏复枯柏,汝其亦长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洋,字元渤,号观海居士,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江苏扬州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在科举考试中,王洋表现出色,于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中进士,历任国子监直讲、...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斋前的两株柏树,每株都有十围粗。在我开始营造这座房子的时候,它们正在茁壮生长。一棵靠近北边的亭子,另一棵接近南边的篱笆,两者之间相隔不过十步的距离。炎炎夏日里,它们为我们遮挡住了炙热的阳光。每当我的父亲在这里游玩的时候,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喜悦的表情。许多亲戚朋友来这里相聚,有的喝酒,有的作诗。来访的客人们看到这美丽的景象,也常常露出舒心的笑容。这些柏树,尽管经历了风风雨雨,仍然保持着坚毅的品质,就像古代的忠臣义士一样,坚守着他们的信念。 然而,今年的秋天,我从京城回来,在悼念亲人的期间,竟然发现那南边的柏树,已经变得光秃秃的了。我在树下徘徊了一整天,心里充满了哀伤和疑惑。后来,家人才告诉我,那柏树已经枯萎了一段时间了。今年春天的时候,我的父亲第一次注意到了它的变化,他既伤心又舍不得砍掉它,于是让它继续留在那里。他认为这柏树本应该生长在更合适的地方,如今却屈居于这小小花园之内,实在有些遗憾。听到这里,我不禁泪流满面。我并非只是因为失去了这座花园里的这一道风景而伤感,更多的是因为这自然界中的因果律与人生际遇之间的共鸣。夏季时巨大的柏树死去,秋天时智慧的人离世,这无疑是在告诉我们,世间万物皆有生死轮回,生命的终结并不是最遥远的。因此,我的父亲才会对这棵树如此难过,泪流满面。建造宏伟的大厦固然需要众多的木材支持,但是像这样的良材,竟没有机会被充分利用,实在是让人痛惜不已。 反观那些杂草丛生的植物,虽然卑微,却生存得有声有色。那棵古老的槐树还未长到一人高,就已经露出了光秃秃的肚子,让人担忧它是否能够度过严冬。东边的那片菊花田,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日常需求。还有那兰花,种了满满一片,还是比不上那些野蔷薇。再看看那几根瘦弱的竹子,它们空着肚子又能做些什么?其他的各种花木,我们也不再过分地去比较它们的优劣。就像是失去栖息地的麒麟,只能跟劣马一起奔跑;凤凰和鸾鸟高飞天际,哪里还需要关注地上的小鸟。我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试图找到一个答案,但每次回想起来,都觉得自己付出的代价太大,得出的结论太少。面对这枯萎的柏树,我真的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方法,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
去完善
释义
1. 斋前:指作者居所前。 2. 两柏树:指作者居所前的两颗柏树。 3. 十围:周长为十围的树干,比喻树木粗大。 4. 时:时时,经常。 5. 傍:靠近。 6. 顾盻:回头看。 7. 解颐:开颜欢笑。 8. 颜貌怡:面色愉快。 9. 或:有的。 10. 当:在。 11. 炎曦:炎热的阳光。 12. 我翁:作者称呼自己的父亲。 13. 颜貌怡:面色愉快。 14. 群从:亲朋好友。 15. 酌:斟酒。 16. 对:面对。 17. 篷窗:即船窗,诗人自指。 18. 寥落:孤独。 19. 晓钟:报晓的钟声。 20. 寤:醒来。 21. 梦:做梦。 22. 夜泊牛渚怀古:夜泊牛渚,地点名;怀古,追怀古事。 23. 牛渚西江夜泊:此处借用唐代诗人杜牧《秋夕》中的“江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24. 西江:西边的江水,指长江。 25. 夜泊牛渚:夜泊牛渚,地点名。 26. 此地:这个地方,指牛渚。 27. 千古英雄: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28. 楼船:高大的战船。 29. 铁锁横江:形容战船众多,防御严密。 30. 凤箫:指排箫。 31. 玉壶:精美的酒壶。 32. 嫦娥: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传说是后羿的妻子。 33. 人间:人世间。 34. 天上:天空。 35. 怨:埋怨。 36. 王濬楼船:这里指西晋王濬率领的一支军队。 37. 石头城:古代南京城的别称。
去完善
赏析
《枯柏》是南宋诗人王洋创作的一首咏物抒怀的诗篇。诗以枯柏为题,通过描绘枯柏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全诗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通过对柏树的描绘,表达对柏树的赞美;后半部分通过对柏树枯萎的原因和影响的思考,抒发诗人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感慨。 首句“斋前两柏树,其大皆十围”描述了柏树的大小,为后面描写柏树的特点和形象作了铺垫。诗人通过对柏树的赞美,表达了对其坚贞品质的赞赏。“霜雪苦侵刻,曾不颜色衰”表现了柏树坚韧不屈的品质。然而,在“哭亲苫块间,喘息绝自持”的生活困境下,诗人看到“忽见南篱柏,索索但枯枝”的画面,引发了深深的哀伤。 在接下来的篇幅中,诗人通过对柏树的描绘,揭示了社会现象和人性的矛盾。一方面,“盖念天与人,响答良不疑”表明诗人认为柏树的枯萎是天人感应的表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另一方面,“东辺一畦菊,岂足充朝饥”和“树兰徒九畹,不能比芜蘼”则反映出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最后,诗人通过对柏树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感悟。诗人认为,柏树的枯萎就像人才的埋没一样,是社会不公的表现。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希望人们能够珍惜人才,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枯柏》是南宋著名诗人王洋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78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一年里,诗人王洋担任池州刺史,负责管理池州地区的政务和军事事务。他在这段时期,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用诗歌记录了他对民生和国运的关切之情。 当时,南宋正处于金兵南侵、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战乱频繁,国家动荡不安。在这种背景下,王洋作为一位爱国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枯柏为主题,通过描绘枯柏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中,王洋以枯柏为象征,寓意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亟待得到拯救。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坚定信仰,坚信在艰苦的岁月中,国家和民族一定能够度过难关,重新焕发生机。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