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下山歌

标题包含
下山歌
下嵩山兮多所思,携佳人兮步迟迟。 松间明月长如此,君再游兮复何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宋之问(约656年—712年),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 宋之问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宋令文是初唐时期的一位文人雅士,擅长文学、书法和音乐。宋之问...查看更多
绒线球_3078
去完善

译文
下山时思绪翻涌,有佳人相伴步履轻缓。 松林间明月总是这般皎洁,不知您何时能再度来此同游。
绒线球_3078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嵩山:五岳中的中岳,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附近。 2. 多所思:有很多想法或感慨。 3. 携佳人:带着心爱的人。 4. 步迟迟:走路速度慢,表示悠闲自在。 5. 松间明月:松树间的明亮月光。 6. 长如此:总是这样。 7. 再游:再次游玩。 8. 复何时:又是什么时候。
绒线球_3078
去完善
赏析
《下山歌》是宋代诗人宋之问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嵩山的美丽景色和与佳人共度时光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诗中“下嵩山兮多所思”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嵩山的深厚感情;而“携佳人兮步迟迟”则表现了诗人与佳人在月色下的漫步场景,体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 接下来的两句,“松间明月长如此,君再游兮复何时”,既是对嵩山景色的赞美,也是对未来重游的期待。这里的“松间明月”象征着嵩山的美景永恒不变,而“君再游兮复何时”则表达了对再次游览嵩山的渴望。
绒线球_3078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下山歌》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创作时间来看,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唐玄宗时期,也就是公元712年至756年之间。这一时期正值唐朝的鼎盛阶段,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其次,从宋之问的人生际遇来看,他在这一时期经历了宦海浮沉,曾一度被贬谪到边远地区。这样的经历使他对人生的艰辛和无奈有了更深的体悟,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最后,从时代背景来看,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尤其是唐玄宗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艺术空前发展。这种氛围对诗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他们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
绒线球_3078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