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签
平分冬气恰经旬,天应新阳产异人。
家世旧来推硕学,胸襟自许作良臣。
不应莲幕淹留久,会见枫宸拔擢新。
但愿朱颜长不老,稳看他日画麒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冬天已过去大半,阳光开始逐渐温暖,仿佛在预示着会有杰出人物的出现。这个家族向来重视学问,而这位年轻人胸怀大志,立志成为一名贤良之臣。他不应长久地在帷幕之后埋没,很快将会在宫廷之中受到提拔。祝愿他的青春常驻,总有一天会在画中留下不朽的身影。
去完善
释义
1. 平分冬气:指冬去春来,新旧交替之时。
2. 经旬:经过十日,意指时间不长。
3. 新阳:指新的阳光,象征着新生力量。
4. 硕学:学识渊博的人。
5. 胸襟:胸怀,抱负。
6. 莲幕:借用莲叶覆盖的幕帐比喻官员的帷幕。
7. 淹留:停留。
8. 枫宸:宫殿的美称。
9. 拔擢:选拔提升。
10. 朱颜:红润的容颜,表示年轻。
11. 画麒麟:古代一种图画,象征名臣贤士。
去完善
赏析
《送魏签》吴芾一诗,以平稳之语言,述壮志之情,寓深意于其中。首联“平分冬气恰经旬,天应新阳产异人”写出时值寒冬,虽天地间一片萧瑟,却新阳欲出,异人诞世,寓意着春天来临之前,人才辈出的景象。
颔联“家世旧来推硕学,胸襟自许作良臣”则通过对魏先生的赞扬,凸显其卓越的学识和远大的志向,表达出对人才的敬意。
颈联“不应莲幕淹留久,会见枫宸拔擢新”是诗人对其未来的期许与祝愿,认为他不应长久地停留在这般境地,而应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受到皇帝的提拔。
尾联“但愿朱颜长不老,稳看他日画麒麟”则是对魏先生的长久祝福,期待他能保持青春的活力,在未来取得辉煌的成就,使得他的画像能够悬挂在皇宫之中,成为国家的栋梁。
全诗以平和的笔触描绘出一个年轻才俊的形象,并寄托了深深的祝愿与期盼,令人感受到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魏签》是南宋诗人吴芾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89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一年里,吴芾已58岁,正值人生的中晚年阶段。他曾在朝廷任职,后因不满现实而辞官归隐,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
在这个时代,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一隅,国势衰微,内外矛盾交织。一方面,南宋朝廷对内加强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对外则对金国实行屈辱求和的政策;另一方面,民间疾苦重重,民众生活困苦,民族矛盾激化。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纷纷以诗文抒发心中的忧国忧民之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吴芾作为一名关心国家命运的知识分子,他以这首《送魏签》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寓含着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深感慨。诗中提到的“黄尘”、“白发”等词汇,既是对友人的关切,也是对自身遭遇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