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兼签记梦
一微尘里三千界,半刹那间八万春。
如是往来如是住,不知谁主又谁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一粒尘埃中蕴含了三千世界,半个瞬间就仿佛经历了八万年的春天。
如此循环往复地存在,不知道谁是主导者,谁是旁观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沈兼:宋朝诗人,字无咎,号逐客,乌程(今浙江吴兴)人。
2. 释心月:即朱熹,南宋理学家,此处以“释”为尊称,意为佛教的阐释者。
3. 微尘:佛教中常用词汇,形容事物极其渺小或短暂。
4. 三千界:佛教术语,指广大无边的世界,这里借指整个世界。
5. 半刹那:梵语“刹多罗”的音译,意译为“时”,是表示时间最短的单位。
6. 八万春:泛指漫长的时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微妙的笔触描绘出梦境与现实的交织。首句“一微尘里三千界”,诗人以微观的视角揭示出宏大世界的奥秘,细微的尘埃中蕴含了广阔无垠的空间。次句“半刹那间八万春”,则以短暂的时间单位来表现无尽的岁月轮回。这种空间和时间上的极大反差,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梦境与现实之间相互关联、相互转化的思考。
接着,诗人在“如是往来如是住”一句中以流畅的叙述展现梦境与现实之间的流动与平衡。最后,在“不知谁主又谁宾”一问中,诗人提出了一个充满哲理的问题:在这纷繁复杂的梦境与现实中,究竟谁是主导者,谁又是陪衬者?这样的问题发人深省,引导读者反思自我与世界的关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沈兼签记梦》是宋代诗人释心月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87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一年里,诗人才华横溢,颇有建树。他在这首诗中以简练、深沉的笔触描绘出梦境中的奇遇和心境的变化。
释心月作为一名禅师,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他的生活状态和他所处的时代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诗人身处其中,倍感痛苦。而诗歌则是他倾诉情感,表达思想的重要载体。在他的笔下,梦与现实相互交织,让人浮想联翩。
在诗人生活的时代,禅宗文化盛行于江南地区,佛教信仰在民间广泛传播。禅宗强调内心体验和顿悟,主张通过禅修来达到解脱的境地。这种思想对诗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哲理和智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