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寅乙上人归蜀
南方展转扣西来,口欲谈而擘不开。
乙马三寅领将去,溪边婆子笑咍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南方辗转来到西方,想要开口讲述却无法启齿。一匹骏马领着三位将领前往,在溪流边的老妇开怀大笑。
去完善
释义
1. "南方展转扣西来":南方,这里指中国四川一带;展转,即辗转,意为经过多次转折;扣,接近;西来,这里指的是从印度取经的方向。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南方辗转靠近来自西方的佛法。
2. "口欲谈而擘不开":口欲,意思是想要用口表达出来;擘,分开;开,打开。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心中有所感悟但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
3. "乙马三寅领将去":乙马,是佛教术语,寓意圣人驾驭的道理;三寅,这里指的是时间;领将去,带领离开。这句话的意思是,按照佛教指引的时间引领人离开尘世。
4. "溪边婆子笑咍咍":溪边,形容平民百姓的生活场景;婆子,年老的妇女;咍咍,笑声。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年长的妇女们欢快地笑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寅乙的上人从南方辗转跋涉来到西边的情景。诗中通过“口欲谈而擘不开”这一形象生动的描述,表达了寅乙上人在旅途中遇到的困难与阻碍。而接下来的“乙马三寅领将去”则表明了寅乙上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他带领着信徒们继续前行。最后一句“溪边婆子笑咍咍”则以溪边婆子的笑声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对寅乙上人及其信仰的赞美和祝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寅乙上人归蜀》是唐代诗人释心月的作品,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在这首诗歌中,诗人通过对寅乙上人的送别,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唐宪宗时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这使得佛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释心月作为一位高僧,他在这个时期受到了朝廷的重视和礼遇。然而,尽管生活安定,但他始终无法忘怀自己的故乡——四川。在他的心中,家乡始终是那个充满温暖和回忆的地方。
在释心月的时代,四川地区佛教信仰盛行,许多僧人都来自这里。寅乙上人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京城长安修行多年后,决定回到四川的故乡。得知这个消息后,释心月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送寅乙上人归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