欸乃曲五首·其二
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
唱桡欲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湘江二月的春天里,水面平静如镜,满月和煦的风正适合夜晚出行。摇着船桨准备经过平阳的戍楼时,守卫的官员互相呼唤,询问我们的姓名。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湘江:湖南省的主要河流,是长江上游的一级支流。
2. 二月:农历的二月,此时正值春天。
3. 春水平:春天的江水上涨。
4. 满月:指月亮圆的时候。
5. 和风:柔和的风。
6. 宜:适合。
7. 夜行:夜晚出行。
8. 唱桡:摇橹的声音。
9. 欲:想要。
10. 过:经过。
11. 平阳戍:古代的地名,位于今湖南永州地区。
12. 守吏:守卫的士兵或官员。
13. 相呼:相互呼唤。
14. 问姓名:询问对方的姓名。

去完善
赏析
此诗描述了湘江二月春天的美丽景象,江面平静,满月光辉,微风拂面,适宜夜晚出行。元结借助于夜晚的宁静、迷人的月光以及微风的吹拂,营造了一个人人陶醉其中的情境。
当船夫唱起桨歌准备经过平阳戍时,守边的官员忽然警觉,高声询问来者的身份和姓名。此处守吏的一声“问姓名”,既打破了原本宁静的夜晚氛围,又突现出当时社会的紧张与警惕。然而,也正因如此,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边境线上的生活实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欸乃曲五首·其二》是唐代诗人元结于广德年间(763-764年)创作的组诗作品。这一时期,正值安史之乱结束不久,唐肃宗在位,社会局势相对稳定。然而,国家依然饱受战乱的摧残,民生疾苦严重。
元结本人历经战乱,对社会现实有深刻的认识。他曾在肃宗至德年间担任山南西道节度使,亲身参与过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元结深刻体会到了民众的痛苦和国家的不幸。因此,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的忧虑。
在《欸乃曲五首·其二》中,元结以欸乃船夫的视角,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和渔民的生活。他通过描述渔夫捕鱼、卖鱼等生活场景,展现了普通百姓辛勤劳作的一面,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困状况。此外,这首诗还传达了作者希望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

去完善